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

时间:2022-06-23 10:20:48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

[摘要] 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出三种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四种主要实施途径,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全面梳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仅是提供就业岗位的需要,更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经济决定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历史回顾

1.萌芽期(1978~1992)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其基本思想是创造教育加上职业教育。主要用于农村试点,以解决当时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在与会报告“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应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同等的地位”。

至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准备,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保障。

2.起步期(1992~2002)

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的政治条件和经济保障已经具备,大学生创业教育进入了正式的实施阶段。

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竞赛之路。

1999年1月,我国政府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文规定“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至此,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和高校开始实施。

3.发展期(2002~至今)

2002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至此,以高校为基地的创业教育模式基本形成。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提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我国的创业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局面。

二、“培养什么人”: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出的教育模式

1.重意识型

此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多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方式,同时结合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2.重实践型

此模式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代表,强调提高学生的创业操作和创业技能,多采用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创业园,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技能,并提供资金和咨询支持。

3.综合型

此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强调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兼顾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和创业技能的提升,多采用专业培训中融入素质培养的方法进行创业教育,同时辅以资金等后续支持。

“怎么培养人”: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形成的主要实施途径

1.举办创业竞赛带动创业教育

创业竞赛以其考验的特点成为了众多理工科类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首选策略。例如,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成立创业协会,并且每年定期举办“创业创新论坛”、“赢在XX(校名)”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

2.创立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

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创业学学科体系为基础,因此此举多为综合性大学所采用。例如东南大学常通过开办“创业思想”、“创业技能”和“创业实践”为核心的三大体系课程来建立它们的创业课程体系。

3.组织课外实训推动创业教育

课外实训是大学生模拟创业的重要方式。由于课外实训的针对性,此举常为专业性大学所采用。例如南京工业大学通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实践基地,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

4.设置孵化项目提升创业教育

由于孵化项目的设置需要高校较雄厚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因此,此举常为资金较充足的高校所采用。例如东北大学采用拨专款的方式,设立种子基金,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同时引进并培养教师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两个困惑:现今大学生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1.因材施教

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实践中也暴露出创业想法多、实际操作少,低层次创业多、高层次创业少,重复性创业多、创新性创业少等诸多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着创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自身多样性、发展多元化的矛盾。如何因材施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惑。

2.社会需求

现实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竞赛。一些高校受设备、思想等因素影响,常把创业竞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唯一途径。其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课堂教育。受地区政策支持力度、院校条件等因素影响,一些院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课堂教育,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再次,将创业教育局限于精英培养。受院校资金、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仅将创业教育的范围缩小至少数校园精英。

两个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面临的两个问题。

1.教师科研切入创业教育

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教师的科研进行结合,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的专业特长,也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形成创业自我教育组织

可以引导学生成立不同类别的创业组织,搭建大学生创业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在各个创业教育组织成熟时,可以转化为创业的团队。这样相对于个体创业可以增强创业资金、设备等硬实力,更能发挥团队群策群力的作用,提升创业的软实力。

3.用信息化整合创业教育

有条件的高校可自主开发或购买虚拟创业软件,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创业训练。可以建立网络化的贸易平台,使大学生的创业成为现实。也可以将不同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使学生随时按需进行学习。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同样也需要提出新的举措和办法。只要切合学生实际,与时俱进,探索其内在规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1).

[2]房欲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现状与挑战.交通高教研究[J],2004,(6).

[3]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就业调研:中青创业教育论坛[M].

[4]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电力大学长城计划科研项目《“创造、创新、创业”大学生实践园区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下一篇:基于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