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人性美

时间:2022-06-23 09:49:34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人性美

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人性美”的文章,学生对富含人性美的文章情有独钟,因为这些人性之美能让学生产生崇高的情感,为文中人物的人性美所折服,为这种崇高的激情所感染。在教学中,这类课文,通过披文入情、抽丝剥茧的分析,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其中的情感,可是,还有一些课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起来难免有偏差,不能对文章中的人性美确切地体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有效的手段,引导他们正确体会这种人性美。

一、 注意年龄特点,用学过的课文来铺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弱势群体是人性美的重要内涵。在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经常看到“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报道,在校园里,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所以,这样的情感体验不难,但在《船长》一课中,哈尔威船长在疏散乘客逃离时,有一个细节,学生却不太理解,就是“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为什么让妇女先走?仅仅是因为船长“舍己为人”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纷纷举手,可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妇女可以生孩子,繁衍后代,所以要保护她们。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错的,保护弱小,关爱弱势,是人性崇高的品质之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师:仅仅是因为妇女可以生孩子,繁衍后代,所以要保护她们,是这样吗?

生:也不是啊,光是妇女也不可能有孩子啊!

师:是啊,你说得很对,而且,妇女跑得慢,身体素质不如男人,哈尔威的做法正确吗?(生沉默)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吗?

生:那篇课文讲的是一家人外出游玩下起了雨,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孩子,孩子又把雨衣给蔷薇花盖上的故事。

师:是啊,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还记得书上的一句原话吗?

生:好像是“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么你就是最弱小的”。

师:对啊,联系那篇课文,想一想,哈尔威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生:我明白了,一个有能力的人要保护弱小的人,女人和男人比起来,身体素质要差,所以要保护她们。

生:如果连弱小的人都保护不了,那船上的男人就算逃出来了,也都是弱者,永远抬不起头来。

生:是啊,保护弱者是人类的优秀品质,我们不是说,尊老爱幼嘛。

师:对啊,你们说得很好,哈尔威船长这种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做法,正是人性美的一种体现。

为了进一步充实这样的体验,走出理解的偏差,课后,我又让同学们搜集类似的名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让学生认识到,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固然是美德,尊敬老人、爱护妇女儿童,关爱弱势群体更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性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关注学生生活,用活动引导体验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爱父母是人性美的重要基础。

在《鞋匠的儿子》一文中,学生被林肯对父亲的爱所感动,但也仅限于感动,仅限于“表现了林肯对父亲的爱”这一论断。由于我们的孩子长期将父母的爱当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

成是应该的,因此往往会缺乏感恩之心。为了让学生也能像林肯一样,为自己的父亲、母亲感到自豪,我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同学们通过活动来体会这种情感。

我让学生先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我发现同学们不太知道父母的生日,基本上没有为父母送过生日礼物,在他们的眼中,父母比较普通,像“林肯的父亲那样”,不过不是“一流的鞋匠”如果能选择,他们希望自己的父母更年轻、有魅力,更有钱,更有文化,能更多地与他们交流。

在掌握了这样的资料后,我布置学生们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习作,看得出他们没什么好写的,甚至出现了雷同现象――生病了,父母带他们挂水之类的特别多,干巴巴的没有文采,当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请同学们带回一个任务,让他们的父母写一写他们关心孩子的一件事。我们的家长很快交出了作业,我请同学们念了念家长的文章,有的家长写得很短,但是事例很真实,感情很真挚,家长写道:“我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得了尿布疹,看到孩子的红屁股,我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看到孩子终于不拉肚子了,我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我想冲出去告诉每一个人,我女儿不拉肚子了。”“我女儿不写作业,我狠狠地打了她一顿,可是,有谁知道,我的心里有多么疼啊!”……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读着读着,同学们哽咽了,读不下去了。我说,为什么爸爸妈妈深有感触的事情,而我们却觉得习以为常?学生说,“我从没听父母说过”,“我父母平时总是讲我怎么不好,我没想到他们这么爱我”……正是由于父母“没说出口的爱”,才让孩子忽视了这种爱的存在啊!

我们选择了一个队会课时间,召开了“母(父)爱如茶香”中队主题会,我要求学生从一件最最细小的和父母发生的事情谈起,把每一个细节说出来,体会一下细节的背后。一个学生说起家里从来都不剩饭菜,因为剩下的都被父母吃了,他总是吃最新鲜的;一个学生说,妈妈骑车带她,一不小心摔倒了,妈妈把她送到医院,却没有发现自己也全身是伤……

当我们再次把《鞋匠的儿子》编成课本剧时,学生为林肯加入了很多新的台词,“我爱我的父亲,他教会我吃饭,学习”;“我的父亲用他的劳动所得,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是最最值得我尊敬的人”。

三、 关注语文拓展,用课外知识充实

“一个人必须带着高尚、严肃和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量去爱,带着理智去爱,而且,一个人必须永远努力让自己了解得更深、更好、更多。这是通向上帝的路,这是通向坚定不移的信仰之路。”――同情心让人性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半截蜡烛》中,母亲和一对儿女将情报藏在蜡烛中,德国军官冷不丁地搜查到这里,在情报就要暴露的时候,小女孩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德军少校居然同意了,还说自己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学到这里,学生有些不解,德国军官是残暴的,怎么会这样有人情味呢?同学们把这归结为小女孩机智勇敢,德国军官骄傲轻敌。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同学们没有体会到。人类潜藏在心底的、超越种族的、超越国界的善心,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些离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情感。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影视作品,引导他们来体会,是比较好的方式。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同学们是相当熟悉的,汤姆这只猫和杰瑞这只老鼠势不两立,从头斗到尾。但是,在杰瑞生命垂危的时候,汤姆却毫不犹豫地救下它。同样,汤姆受到攻击,奄奄一息的时候,杰瑞也总是出手相救。当然,危险过后,它们仍然是一对敌人。我播放了这一段视频影片,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们说,当对手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就是弱者,就要受到保护。我又让学生再读读原文,想一想这样的事究竟有可能发生吗?同学们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又阐发了这样的观点:

生1:有可能发生。因为这个小女孩不是军人,德国军官没有意识到这个小女孩在搜集情报,所以骄傲轻敌了。

生2:我也认为是真实的。也许这个德国军官在这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他们也许正需要人们的帮助,所以就让小姑娘拿着蜡烛上楼了。

生3:我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个逃犯,在逃亡的路上,认识了一个小孩子,他不仅没有伤害孩子,反而帮助孩子找回父母。

师:是的,在特定的场合,人类藏在心底的同情爆发出来,在那一刹那,敌我关系可能会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情。当然,这种温情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事,离开了这个特定的场合,离开了特定的对象,这种温情就不存在了。而且对于侵略者,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帮助学生体验课文中美好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走出理解的偏差,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路小学)

上一篇:找准课堂切入点,演绎课堂精彩 下一篇:链接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