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山庄剧的现状研究

时间:2022-06-23 09:47:18

承德山庄剧的现状研究

山庄戏剧是承德话剧团在长久的话剧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话剧流派,但是承德话剧进入新时期后遭遇了各种困难,逐渐失去了话剧艺术的凝聚精神。本文将对承德山庄剧的现状进行多方面探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承德“山庄戏剧”(以下简称山庄剧)由承德话剧团团长孙德民首次提出,它是集中反映承德农村的现实生活和在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历史上直接或间接印证清王朝特定历史行程的戏剧形式。承德话剧团创作排演的几部山庄剧精品剧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山庄戏剧”这个称谓深入人心,也为学术界所公认。

承德山庄剧为革命时期人们生活的正面宣传起到积极作用。它配合形式宣传走遍了承德的山水,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青松岭》、《懿贵妃》等剧目获得过各种奖项,受到广大观众及中外专家的赞誉。承德山庄剧在创作演出的历程中开辟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道路。2004年以后,承德山庄剧的发展开始停滞不前,它已经从当初的巅峰逐渐走到了下坡路。山庄戏剧的发展停滞是包含多方面原因的,接下来笔者将详细分析话剧由盛转衰的原因。

一、适应市场和市场竞争方面的问题

(一)剧目生产与市场脱轨

火红的山庄剧曾享誉全国,但后来承德话剧团很少有新的话剧产生,演出也只是演之前的旧剧目,长久以来,旧剧目不断被搬上新舞台,没有推陈出新的剧目,已经和市场的要求脱离甚远。2000年以来,承德话剧团也演出了一些商业性质的戏剧,如《坏话一条街》《课本剧》《醒悟》等,取得了一些市场经验,获得了部分收益。但看似红红火火,其实内藏忧患,只给了观众一时的新鲜,过去了又再次迎来了衰败。所以,这次适应市场的红火只是昙花一现。

(二)对市场运作不敏感导致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小型的艺术院团不能和大型的国有艺术院团抗衡,它们得不到在大型或中型活动中的演出邀请。小型艺术院团因为在公共市场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部分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活力。在市场营销中,它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商演经验,也摸索出了一些适应市场化演出的发展模式,但依旧因为大部分观众不感兴趣和面对高科技的冲击束手无策,由原来的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在以前有任何值得庆贺的事情时,人们都会邀请剧团表演,然而现在很少邀请剧团进行任何节目演出。这种落魄冷清的现状导致承德山庄剧只能以“吃老本”的形式来维持剧团的继续运转,但是,毕竟之前存下的资金是有限的,经济上入不敷出的情况只能导致院团更加衰落,很难东山再起。

同时,现代人的需求早已转变,所以如今的市场也需要更鲜活的血液注入,如果依旧依靠以前的题材进行排演,是无法适应如今的市场要求的。承德山庄剧没有新的题材再出现,没有更鲜活的适应现展的题材更新,这是其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在承德市,对话剧能接受、提起兴趣并愿意在话剧上消费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他们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追上快节奏的时展潮流。可以说,中青年群体是主导话剧团今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青少年大多数都尚未走入社会,正在求学的他们无法获得经济来源,不太可能依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经常去话剧院欣赏一场话剧。在这种制约之下,如果一场话剧的演出票价过高的话,往往就会将部分人群拒之门外。而已经有了稳定经济来源和部分财富积累的中年人,从心理上也不能接受票价过高的承德山庄剧。这些因素使得剧团的演出票价要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于是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票价高,有了质量却流失了观众;票价低,观众来了看了一场并不令人满足的话剧,也成了一种潜在的流失观众的隐患。无论如何抉择,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山庄剧的生存发展需要。

虽然承德话剧团为占据基层演出市场也尽心尽力,但基层的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的演出市场,已经长期被一些零散、业余的低价格剧团占据。同时,因为基层演出大多都是面向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所以票价就要尽量放在最低的界限上。对于戏剧有较大接受程度的老年人不舍得花费太多钱去看一场话剧,但有超前消费想法的青少年对话剧没有很强的欣赏能力,从而也极大地限制了演出的观众群体。

二、剧目创作与观众喜好相矛盾的问题

(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喜好

人们的精神诉求随着不断发展的经济而扩大,不同于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人们易于满足,乐得安于现状,当时的话剧作为新流行起来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支持,但是现在再看当初的剧目,已经提不起兴趣。所以,要重新编排剧目,以便适应如今观众的审美要求。

如何才能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获得观众的认可,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创作方向,要认识到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取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同时创作作品是为了人民的,也是属于人民的。要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根源性的出发点。艺术来源于生活,指的是搞创作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普通大众之间,深入到最接地气的实际生活中,以大众的角度切入剧本,真正的“取”于民,“用”于民。同时,还要脱离大众,以大众之外的视角、旁观者的亲身感受来抒写对大众生活的w会和感悟。可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近年来已经很少有真正深入实际体验生活的创作人员。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在艺术精神领域也出现了类似于“快餐”的剧目。一个作品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编写、排练,然后匆匆搬上舞台。不能说短时间创作出的就是粗制滥造,但是,没有深入群众创造出来的作品一定会与观众的审美相差甚远。

(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对传统表演艺术的冲击

在科技不太发达的20世纪,很多人经常三五结伴,朋友、家人一同去剧场观赏艺术表演的场面随处可见。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的便捷生活方式,这无疑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提供了一种更高质量的选择。同时,追求这样简单生活的现代人,在看似开放的生活中,实则早已将自己深深封闭。每个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愈来愈少,人与人之间的审美不同,对娱乐生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即使同处于一个空间,互不干扰,大家也不太容易找到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喜好的话剧节目。因此,电子产品和网络赋予的方便快捷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这给传统话剧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上一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审美差异 下一篇:传统中国画笔墨符号在当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