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时间:2022-06-23 04:15:51

当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阐述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分析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体育文化;新课程;校园体育文化;终身体育;学校体育

前言:《体育与健康》的核心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贯彻,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还可以通过体育文化的氛围、环境、活动、学校体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为体育教育搭建更广阔、更实际的实施平台。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贯彻“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配合学校的体育教学的目标管理,创造学校师生健康的体育培养目标,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与校园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指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根据文化学的观点,人们按照文化要素的不同,可以把校园体育文化分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主要反映在学生的体育观念、精神风貌、道德风尚、体育知识等方面。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表现包括:学校体育教学、健身锻炼、运动竞赛、体育规章制度等。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表现在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服装、用品等。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1.客观性。

由于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心理因素等)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因而,校园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凡是育人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健康的校园文化,更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

2. 动态性。

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学生,而校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形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剂生活,又能体验充满强烈动感的动态校园体育文化。比如,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比赛或是赏心悦目的健美操、劲舞表演等,这样既能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使学生得到积极性的休息。

3. 继承性。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是可以形成传统和风气的。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是指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逐步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氛围,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得如何,主要是看学校体育传统和体育风气。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体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即有继承性和连续性,不是一蹴而就的。

4. 时代性。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制约,因此,容易受时代特征的影响。

三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1. 人文价值。

体育文化是一种关爱人的文化,它维护了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是否崇尚体育锻炼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在校园体育运动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无不体现人性的温暖和集体力量,使学生在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实现了人格的完善。

2. 竞争价值。

21世纪全球化浪潮,使整个社会充满竞争,对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树立广泛参与意识,更要求强化竞争挑战意识。因此,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等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对个人的成才和提高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激励价值。

精神生活往往需要理性、信仰和性感的满足。体育的激励作用常常表现为参与者参加体育运动时外界对内心的激励,从而导致人由内而外的积极情绪的迸发。不论是1981年中国男排战胜韩国男排时,北京大学学生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还是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丰功伟绩;不论是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的历史性突破,还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坚韧不拔的突出表现。他们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4. 健康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由它所构成的体育锻炼过程,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定量的强度的刺激,使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体育锻炼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舒缓紧张的神经,使人心情愉快,满足师生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坚强的意志,增进友谊与合作,提高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四、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

1. 重视组织发动工作,提高体育锻炼的群体意识。

校园体育文化本质上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及教职员工的体育价值观念。当某种先进的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全体师生的体育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体育氛围,使生活在该校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体育精神特质“,更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个性特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重视校园体育组织学校的建设,实现校园体育管理网络化,争取学校领导为广大师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经费和创造条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2. 加强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广播、校园网等方式,加大对将要举行的国际国内的赛事的报导,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宣传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方法和原则。当然,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仅依靠校园内各级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校园外的力量与资源,如电视台、报刊、广播、网络等宣传报道,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校友会沟通交流,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的“体育文化沙龙”、“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里年轻一代青春焕发,豪情激荡,奏出一曲人人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新乐章。

(二)加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文化主体的精神、道德观念、知识等。中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等,把体育精神与学风建设融为一体。可运用多种传媒,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如可以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和竞赛,培养体育骨干,利用校广播、体育宣传栏来宣传体育知识,宣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 全面了解我国体育的方针、政策、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为使体育意识文化教育更生动形象, 利用宣传橱窗张贴奥运宣传资料, 并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和我校运动员不畏强手奋勇争先的动人事例;宣传学校体育健儿参加各级比赛的拼搏精神,展示学校运动健儿参加各种比赛的精彩图片,设立优秀运动员光荣榜等。以公平竞赛、公开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求实的体育道德精神来培养、教育和感化师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同时也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和自豪感,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1. 深化校园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

《体育和健康新课程标准》赋予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的全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极大的选择权,其目的在于让教师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出教与学双边活动最佳组合的优良结果。体育课程发展应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体育课程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要加强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改革体育成绩考评办法,变单纯的技评、达标向技评、达标与增强体质实效相结合转变。各个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经过充分的酝酿后,可以开展选项教学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中尽可能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如排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形体操、交谊舞、瑜珈、跳绳等项目,突出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终身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身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愿望和动力。

2. 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健全学校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支持学生和教工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将规章落到实处,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3.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以及当地的体育文化的特色。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但凡有远见卓识的校长, 在办学目标上都重视传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办学实践证明, 学校特色项目的运动水平对学校的影响大, 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学校创造了一种无形的资产。走特色体育之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 并要花大力气抓好, 充分发挥这种文化形态的教育、导向、规范和积极进取的作用。在传统特色运动队的建设上, 必须要建立一支既懂教学、又能抓训练的体育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既有品德高尚, 事业心强的素质, 又有较高的教学、训练水平和不计个人得失、竭诚奉献的精神;在训练中不守旧, 敢于创新, 各展其长, 创优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对学生运动员全面关心, 全面培养, 全面负责, 妥善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学习与休息的矛盾。

五、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设施、场地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和精心合理地使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和用品。

六、结束语

南非前总统说过一句话:“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校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园地,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素质影响是全面的、潜移默化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健康发展,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勇,周健生,胡建忠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2]王晓红,黎雅菊 21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特征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