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发展及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

时间:2022-06-23 03:44: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及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质量管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其产生、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20世纪20~40年代产品质量检验处于质量检验阶段,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这种方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产生了计划与执行,检验与生产的职能需要分开的主张,到了40~50年代,逐渐形成了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控制生产过程和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把单纯的质量检验变成了过程管理,使质量管理从“事后”转到“事中”,较单纯的产品质量检验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对统计人员责任的错觉,忽略了广大生产与管理人员的作用,结果既没有充分发挥数理统计方法的作用,又阻碍了管理功能的发展。到了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统计质量管理方法不能全面保证产品质量,继而迎来了“全面质量管理”新阶段的到来。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管理的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运用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来全面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形成企业的全员、全企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工作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始终满足用户需要,使企业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为用户服务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法。

我国的质量管理依靠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构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建筑施工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强化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使我国的项目质量管理逐渐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建筑行业,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制手段加强对一系列人员的培训、考试,实行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一系列中级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一些高级岗位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大大提高了专业工人的操作水平,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更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理念。这从人的根本,从提高操作者和管理者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方面来保证实现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但我国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夸人了全球性的市场经济,质量管理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许多企业存在盲目学习、盲目追求先进的现象,而没有自身的踏踏实实的基础积累,使得质量管理一时间涌现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名词,可企业连最起码的过程控制乃至检验还没有健全,甚至有些企业在准备ISO9000认证是,用统计报表去统计技术的要求,统计技术的程序性文件也不知如何下手,这些现象客观的反映了我国企业企图“跨过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直接进入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一步到位的愿望是不易实现的。虽然我国从政府、建设部门到监理单位,都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工程质量问题都比较重视,但我国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各地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地区保护和行业保护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不合理的承发包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正是这种种原因,给了一些中小型企业大量的经营空间,这些中小型企业活跃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他们只顾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而关乎企业长期利益的一系列管理却无暇顾及。对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企业的控制水平不高。我国工程项目大部分都有施工企业垫资现象,使得一些资金流有限的企业不得不减少对机械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资。对机械设备投入的减少,造成机械效率低下,材料浪费,人工工作效率下降。对人员教育投入的减少,使企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对工人操作质量的控制更是显得有气无力。

2、 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高空作业,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行业准入门槛低,据有关统计,施工队伍80%工人来自农民工,这就使得施工队伍的构成和人员参差不齐。由于项目的不连续性,造成了人员较大的流动性,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由于行业特性,使建筑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得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也受到冲击。

3、施工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使得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得不到更好的积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只是疲于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实物管理,而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不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造成整个建筑行业文化素质低下,使个别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收集,只能停滞在个别人或个别项目上,不能在整个建筑行业得到推广和积累。

4、建筑行业对项目管理的认识片面,缺少整体性。在项目寿命期只注重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忽视设计阶段和交工后的质量管理,对设计缺少监管力度,使设计不细致,不能很好的考虑施工工艺的要求,对竣工后的管理缺少管理理念,产生了一系列工程质量上访事件。在施工过程中只注重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忽视施工前的准备控制,只注重土建结构的质量管理,忽视功能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只注重个体的质量和进度,忽视项目的整体效率等。

5、施工中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组织设计做指导,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施工前不能够对项目在人材机、施工过程和管理运行进行详尽的分析,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和目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施工方案只是为应付检查和手续的办理准备,缺乏对工程管理过程的真实指导性,使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质量管理还处在原始的质量检验阶段。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的过程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从资金源头出发,从人的根本出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质量意识,增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只有从控制人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出发来保证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缩短我国与国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差距。

上一篇:浅析水库土石坝除险加固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