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相结合,构建数控实习教学新模式

时间:2022-06-23 02:40:44

理论实践相结合,构建数控实习教学新模式

摘 要:着重从教学的角度,从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技能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述对上好数控实习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控;实践;操作

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迁移所学的知识于新的环境,能够迅速更新知识以适应相

应的行业要求。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可能会经常变换职业,要求劳动者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能根据新的行业需求自学相应

的知识,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进行实践课教学呢?

一、上好新课程的第一节理论课和实习课

1.上好新课程的第一节理论课

当学生们第一次接受数控学科学习时,他们存在着极强的好

奇心理。机床在他们眼中,由于未知而充满神秘,此时,我通常会这样去安排:

(1)首先介绍数控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然后播放一段数控加工视频,让学生比较数控加工与普通机床加工的区别,直观感受数控机床加工的高效率。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想学好这门技术的强烈愿望,为今后数控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工厂生产的相关视频,了解数控运用的重要性。

(3)利用现代化的数控仿真软件模拟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让学生在电脑上的虚拟环境中直观地感受数控加工的全部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上好新课程的第一节实习课

第一节实习课,不仅要让学生对实习内容产生兴趣,还要让学生明确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养成遵守实习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保证学校实习工作的顺利开

展,而且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个高素质劳动者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通常在实习课的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制度教育,演示正确的机床操作步骤。这个环节,不可缺少,它对后面整个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作用。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技能训练

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讲理论的时间不能安排太多。多则学生易失去耐心。在进行教学时,我尽量去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代码介绍和仿真实践穿行,使学生能及时在机床上实践检验所学,既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水平,信心和兴趣越来越浓。

例如:在讲解编程代码时,我通常会将代码学习融合到数控仿真中,通过对零件进行模拟加工、模拟走刀路线,使学生对编程和加工的关系形成明确的认识,再通过机床操作进行检验。这样,通过一讲二模拟三实践的方法,使绝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了正确的

要领。

2.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实践课的好处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编程,自己加工,从中认识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操作中,学生会经常出现各种错误,每遇到出错,我都先让学生思考和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自己动手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再指出问题所在。使学生记忆深刻,减少类似的错误,同时操作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例如:在编制加工程序G01 X/Z时,有同学会忽略了台阶和圆锥编程的方法,漏写X轴或Z轴坐标值,造成加工出的零件出错。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的反复,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灵活性也不断提高。

3.循序渐进地学好操作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掌握的程序代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有些东西如每次加工都必须做的回参考点、装刀、对刀、程序输入、单段―自动加工等,这些操作通过一次次重复操作,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去做好。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的同时,我很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操作习惯,包括整齐排放自己的刀量具设备、要求他们精心清洁保养和维护机床设备等,有时候,也有意识地出一些工艺难题让他们思考,开拓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把机床操作的方法传授给

学生,更重要的是把数控加工基本原理,编程基本技巧,加工工艺安排的思路传授给学生。当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工厂,也许操作的机械与所教的系统不一致,此时,就要求学生能快速利用数控系统说明书,结合老师所教授的编程方法,快速掌握新设备的使用。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数控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6.

[2]杨治良.实验心理学.10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3]瞿葆奎.教育心理学.5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5.

(作者单位 安徽省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课堂上的收获 下一篇:让“白开水”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