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6-23 12:12:43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要】初中是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阶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体系,是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所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尝试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一般由老师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讲解重点字句,一个个对号入座,通篇进行串讲;学生则是在原文上标记注释,一节课下来,字里行间满满的全部是标注。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详尽,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对该篇文章的学习,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时,实际上已经由老师将课文逐句翻译成了现代文,因此在学生脑海中出现的已经不再是文言文,而是一篇现代文了。学生不是直接利用文言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来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从文字到认知之间的链条被打断成了两部分,即文言文文本――现代文文本――理解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逻辑认识便得不到训练,所作的仅仅是机械的翻译工作。其次,这种逐句翻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经过对课文的学习之后,学生仅仅是弄懂了这一篇课文,但对许多重点字句和重点语法一知半解,一旦换了一个新的语境就不懂得如何运用。最后,此种教学方法还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越来越讨厌文言文。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项尝试,成效颇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不同的文章做出不同的调整,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教学中,由于文章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各个角色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辨识度,所以我采用了情景剧扮演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分别扮演邹忌、齐王、邹妻、邹妾和邹忌的客人,在不脱离文意的前提下用文言对原文进行扩写。对学生来说,扩写文章并不少见,但扩写文言文并进行表演的形式便稀罕得多了。因此,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在另一个方面,要使用文言进行扩写就必然要求学生对课文原文有较高程度上的把握,而写作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扮演邹妻的同学便把“徐公何能及君也”扩写成了“君之背如虎,腰如熊;貌似美玉,声如惊雷。徐公不过沧海之一粟,岂能相比乎?”虽然文笔上还略显青涩,但充分显示出了同学们地思考和努力。经过情景剧的表演,同学们明显增加了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减少了抵触的心理。

当然,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不能单单凭借扩写和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记述性的文章,对于其他类型的文章,应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议论性的文章,则可以采用双方辩论的方式。总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语感的培养

语言的学习不能离开语感的培养,只有成功培养出学生对的语感,才能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少讲枯燥的语法理论,而是选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一句是判断句,“也”字在句末作为判断句的语气助词使用。但是,当“也”位于句末时,该句子不一定是判断句。比如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也”字就不是判断语气。因此,“也”字并不能构成判断句的特征。所以,在讲授该句子的语法结构时,我便将其简单地当做语气助词处理,而不去强调其判断语气的性质。要让学生学会辨别什么是判断句其实很简单,判断句实质上就是说明某种事物的属性,即某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以上述句子为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初步的直译便可得,“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句子是要说明“徐公”这一对象的“美丽”的属性,明显就是判断句了。而“徐公不若君之美”初步直译可以得到“徐公不像你那么美”,很明显是在对徐公和邹忌之间做出的一个对比,并不存在判断的事实,因而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

从上述例子就可以看出,一旦学生能读懂句子的大意,句子的语法便不再成为问题。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其实是在上文所说的“初步直译”这一部分。要使学生能正确得出句子的大意,必须注重语感的培养。在这一方面,我主要采用两个方法。第一,是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二,是对学生进行翻译训练。这种翻译训练方法,是给学生一篇陌生的文章,要求学生在不查阅古汉语字典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整体的翻译。这种翻译方式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都要弄得清清楚楚,而是注重对全文大意的把握。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

三、加大诵读的力度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对文章的诵读。一般的阅读并不能达到深入理解作者真意的境界,只有进行朗诵或者吟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便曾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诗文如此,文言文亦是如此。

在文言文朗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诵方式,包括领读、齐读、分组读、接龙读、速读、跳读等等。一方面增强了朗诵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目的。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便可采用分组读的方式,不同的小组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并在朗读中去揣摩说话者的心境和语气。

而关于文言文的背诵,应该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全篇背诵还是部分背诵。对于经典的名篇,尤其是议论性的文章,应该要求全篇背诵,因为议论性文章一旦被切割,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的错误。而对于记述性或者是描写性的文章,则可以选择经典段落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譬如上述《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文章前半部分关于邹忌和妻、妾、客之间的对话,其实只是作为下面邹忌进谏的铺垫,文章的重点最终是落在了邹忌劝谏齐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一部分中。因此,选择这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背诵便足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实效。

上一篇:高校管理者学术和道德威信失落与提升 下一篇:中等卫校实习期间校企衔接德育教育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