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6-22 10:05:12

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摘 要 通过对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来达到医疗护理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儿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98

现就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简述如下。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管理方面:由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属院科二级管理,管理岗位的人员,如科护士长大多是由工作较优秀的护理人员提任的,且很少有进修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对护理管理的知识掌握不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各项护理制度管理不严,方法不当,制度执行不到位。为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引起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业务技术方面: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大多数为中专毕业,护士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业务知识的更新及新技术掌握不够,理论学习不够,尤其对儿科用药剂量、药物使用方法、输液速度及配药浓度掌握不准确,易致不良反应增多。

护理文件书写方面: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工作繁忙,儿科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护士不能准确及时将病情和护理内容反应在护理记录中,体现不出病情动态变化和护理的连续性。其次,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和文化程度基础薄弱,加之儿科护理琐碎事情较多,有些回顾性记录的内容和时间常与医生的不符,字迹书写不清、陈述杂乱、随意涂改和签名不全,甚至还有重抄医嘱的现象,使记录失去了真实完整性。一旦出现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

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各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抗病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患病后情绪变化大;由于紧张,害怕而哭闹,烦躁,引起家长的焦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增高,但因工作忙乱导致护理质量降低,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或给予及时护理,更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不满意,护士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度增加,使护士身心疲惫,心情烦躁,从而影响服务态度,易使矛盾激化,增加了纠纷发生的机率。

健康教育及病人告知工作方面:儿科患儿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好多健康教育只能是对其家属的健康指导,由于基层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薄,而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较差,使健康教育和知情谈话内容简单不到位,甚至家属不能真正了解患儿病情、治疗、护理过程及愈后,一旦发生病情反复或不良反应就会引起家属的过度紧张甚至强烈不满。

上一篇:环境\遗传与优生的讨论 下一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