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刻瓷艺术形制发展的趋势

时间:2022-06-22 07:28:37

论中国刻瓷艺术形制发展的趋势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刻瓷艺术历史渊源的探讨,阐述了刻瓷艺术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其珍贵的艺术收藏价值。呼吁当代艺术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意方面融汇贯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刻瓷佳作。

【关键词】历史传承;艺术形式;金石韵味;综合艺术

一、刻瓷艺术的历史传承及形制变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刻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传承与发展中刻瓷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瓷器雕刻启迪于中华文化古陶器坯料纹样刻画,沉淀了汉魏至明清雕刻、书画文脉之精华。

刻瓷艺术融美瓷、书画、金石镌刻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与珍藏价值,它载负着瓷艺每个历史时期的生存使命,链接着历代各阶层的文化需求关系,其“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被冠以“剥玉”、“绣瓷”、“刻瓷艺术”等,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纵观历史发展,刻瓷借鉴艺术形式特点突出。远古的甲骨文、新石器时期的纹饰及文字符号,是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在各种器皿器物上,开创了庄重大方、自然协调的艺术风格。

出土的大量古陶器印证了古人洞察大自然属性,利用自然界五行“金、木、水、火、土”冶陶制器获得的成功,而记述天文地理、事迹物象及卜算的符号图腾,也以陶刻与陶彩装饰形式制作器皿器具。青铜器时代既秦汉时期,炼铜冶金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制陶业也继之熔入金属元素施釉陶器表层,烧洁成陶瓷产品。工匠雅兴以金铜锐利之器试凿,应物相形的雕刻遂成刻瓷技法。

商、周青铜艺术造型多样,食器、酒器、乐器、陈设器皿上的装饰花纹图案直接借用动物形象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纹样精细,组织严谨,用于铸铜工艺,被考古学者称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秦汉砖瓦,金、银、铁、漆器的雕刻题材更加丰富多彩,既有祥物灵兽,如:“四神纹”、“四灵纹”(鹿、马、牛、羊、虎、雁、鱼……);又有反应人类生活、生产、战争场景的画面,笔简意赅,灵动自然。

魏、晋时期,佛教文化兴旺,寓意吉祥的花鸟如“芙蓉”、“鞭蕖”、“吉祥鸟”、“飞天”仙人图案,均表达了艺术创作的美好理念。

隋、唐、五代,中华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工艺门类空前发展。唐三彩、丝绸、金银器、宋瓷等美术制品图案美观,繁花似锦,富丽豪华而充实饱满。装饰效果中彰显写实、变形、夸张,图案以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充实感觉变化。唐、宋是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巧思妙构为后世美学艺术充实了丰富的素材。

明、清在延续民族艺术特色的同时结合西方工艺特点,创制出景泰蓝工艺。这一时期,瓷器业呈现空前变革局面,陈列瓷巧夺天工、琳琅满目,日用精瓷敷染考究、丰富多彩,坯雕、镂空相互结合的瓷艺面世。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清宫廷设置了“造办处”,刻瓷随被官方认可,而做为刻瓷手法的“剥玉”、“绣瓷”得到发扬传承,涌现出华法、邓石如、朱友麟等一批刻瓷艺术大师。

二、刻瓷工艺的特点

刻瓷被称为“刀画”。因此,在塑造形象上体现着中国书画的艺术精神。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础,从远古时代的崔画和彩陶纹饰上就已奠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造就,使中国画的线条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得以千变万化,淋漓尽致的发挥。

刻瓷材料主要精选优质细白瓷、美术装饰瓷。瓷品必须光洁度好、无砂眼、无气泡、无瑕疵。胎体厚薄均匀,造型优美、釉色细腻质润。

手工刻瓷工艺利用钻石刀具刻画。锤子敲击硬质合金雕刻瓷器釉面,达到浅浮雕效果。色墨润染,雄浑古茂,典雅隽永。具有金石气息浓厚,可塑性强的表现特质。

在刻瓷刀凿工具的应用中,以书画图案形式变化刻瓷技法。其中尖凿刻制,凿点成面,主要表现人物肖像、块面感强的物体,如佛像、石雕等作品。扁凿刀是刻瓷的主要工具,利用刀锋以刀,雕刻成点、线、块、面、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效果。其表现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多体裁艺术形式。钻石刀具釉面浅刻线质线条,畅稳运刀,能够把握精致入微。综合运用尖凿、扁凿刀、钻石刀,可雕刻多种艺术风格的作品。特别是中小件器皿的刻制更见风韵。

刻瓷讲究刀法的运用。圆凿的刀法较为简单,根据画面的需要可灵活运用,主要有左右侧点法、跳点法、顺点法与逆点法。使用平凿刻出来的书画作品有着极为强烈的“金石”感,这是世界上所有门类艺术不能及的,也是中国瓷刻艺术最大的特点。平凿的刀法有:平凿法、角凿法与捻凿法,最常用的是后两种。因为它的变化大、表现力强,线条的变化主要是依赖灵活的角、捻结合,粗放的变化老辣的线条。

刻瓷艺术对于线条的应用,以刀,以形施刀,线刀结合,形象乃成,在刀、锤与坚硬瓷面的碰触中去体会这种特殊材料所反馈的感受,在感受中释放主体内在的精神力量与热情。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感知中,产生与之相通的感情,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想和形象塑造,把这种情景交融的感情充分体现出来,使画面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形成的意味在于它的独特性,刻瓷艺术不同于其他陶瓷装饰之处在于它是采用陶瓷这种物质材料,以刀表现绘画的规律。通过施刀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陶瓷材质的平滑、亮度、统一与刻面的刀痕粗糙,凹凸与变化形成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刻瓷艺术就在方寸之间去把握这种虚实相生与黑白对比。就象《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刻瓷艺术由于特殊的材质,在艺术创作上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规律,在加上继承中国美学观念、重立意、重神韵等特点,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融入到刻瓷艺术特有的“刀韵”金石趣味,形成了独有的艺术形式。

昔日以单色为主,迄今已采用瓷釉颜料、丙烯颜料、油画颜料等多种设色技术,已达到艺术作品的基本色调。设色方法包括工笔润染法,多层次绘染积染等设色技法。达到“浑厚透秀,莹洁永固”的效果。

刻瓷艺术家们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新的刻瓷工艺,采用刻瓷镶嵌金属和螺钿、刻瓷影雕等新工艺,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不断创新,使传统的工艺焕发新的活力。

三、刻瓷艺术的发展

刻瓷艺术历经时代变迁,遵循着由人文推动向文人创意,秘传精制的发展规律。文化蕴涵改变着刻瓷艺术的趋向与发展态势。在传承发展中,注重突出金石感觉,继之以金石、书画、雕刻融为一体的艺术刻瓷风格成形。其综合的、多元的、个性的刻瓷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

结 语

中国刻瓷文化由人文推动向艺术形制的发展不断升华,在艺术处理上具备了独立的审美和构成形式,其艺术品味和收藏价值倍受社会青睐。中国刻瓷已形成专门的艺术体系,在传承中得以弘扬和创新,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艺术珍品”。

【参考文献】

[1]董善习著.刻瓷艺术[M].南方出版社,2000.

[2]茅子芳著.北京刻瓷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

上一篇:从“网络炫富”现象看中国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 下一篇:命运之石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