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经营主动而灵活

时间:2022-06-22 05:29:37

价值经营主动而灵活

价值经营实际上就是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灵活的再融资

增减持和并购重组等手段,促使股东价值最大化。2010年无论是依据行业景气的变化调整融资方式和策略,还是依据市场环境的强弱推进权益市值管理,抑或是依据宏观经济环境的起伏实施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的价值经营都较上一年凸显出更多的主动和灵活。

再融资行业冷暖分明

截止2010年12月15日,共有276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融资规模达到8401.57亿元。其中有129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合计融资2412.86亿元,17家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合计融资1431.96亿元,7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701.3亿元,206家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3855.45亿元。从家数上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数量依然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银行、建筑等行业。

总体来讲2010年再融资市场仍然保持着高强度态势,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融资过千亿,行业渐集中。2010年有276家上市公司成功实施了再融资计划,涉及融资金额8401.57亿元,与去年相比,A股再融资公司增加了4家,但融资总额减少了1055.31亿元。不同行业再融资力度不同,其中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行业为银行业,共募集资金3302.31亿元,其次为建筑装饰行业,募集资金728.36亿元,电力行业名列第三,募集资金588.73亿元。从融资公司家数上来看,电力、电器设备银行业名列三甲,分别有18家、15家、和13家公司成功实现融资。

银行掀起融资高潮。2010年,以四大行为首的上市银行业掀起了一轮再融资热潮。此轮再融资热潮中,多数银行都考虑了A股市场承受力,纷纷通过可转债,定向增发,H股分流等方式,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降至最低。据聚源数据统计,银行2010年以来在A股市场融资总额已高达3302.24亿元,并创下历年来的新高,这其中并未包括可转债的发行。而即使在A股融资额较高的2007年,有7家银行IPO以及1家银行再融资,也仅获得合计1568.31亿元的融资总额。相比之下,2010年再融资市场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农业银行及光大银行发行上市合计获得IPO募集资金902.29亿元外,多家上市银行集中配股更成为2010年银行融资的重头戏。2010年以来,共有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完成了配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431.96亿元。此外还有2家银行通过增发获得438.54亿元的融资额。

房企融资现出冰点。201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持续受阻。4月份下发的“国十条”明确规定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募资计划遭受严重挫折。据聚源数据统计,2010年以来,仅有城投控股,凤凰股份及中弘地产三家房地产企业实施了再融资,融资总额为45.38亿元,远远低于2009年全年的820.23亿元的总额,也低于政策紧缩的2008年的848.57亿元。受限政策紧缩,201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在首发配股和可转债三种融资渠道中均无进账。

受融资环境影响,部分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开始转向信托,试图通过信托融资来解决资金链紧张的困难。在银行收紧信贷、一些上市房企因市场环境低迷而被迫撤销定向增发预案的情况下,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逐渐增多,其以每月百亿量级的规模进行发行,尤其是2010年6月,当月的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170多亿元的新高。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总规模已超越了同期该类企业在股市的再融资总额。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全国信托公司共发行房地产信托1601亿元人民币,其中,7月至9月间单月都超过200亿元,10月为178亿元,而去年全年的规模也只有400亿元。

增减持极不平衡

2010年,股东增持行为寥寥无几,减持蜂拥而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10日,有451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出现减持,减持总量约92.43亿股,减持金额约1364.63亿元,而相比之下,2010被增持的上市公司仅有131家,增持股数为13.23亿股,增持金额约130.74亿元。

增减持是上市公司股东对公司预期的提前反映。从2010年A股市场增减持的总体表现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减持集中在下半年。减持潮集中在下半年。2010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显现呈上升趋势,尤其体现在下半年。数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重要股东实施减持的上市公司有274家+减持股份约为46.54亿股,减持金额约761.29亿;而近入下半年后,截至12月10日,公布重要股东减持公司高达581家,减持股份约为45.89亿股,减持金额约603.34亿,其中尤以创业板解禁股东的减持为甚。

大股东增持意愿不强。2010年A股市场呈现震荡下行趋势,截至12月9日,上证指数下跌超过15%。在此情况下,仅有少量上市公司股东实施增持。据统计,2010年共有58家公司大股东进行增持,累计增持数量为10.48亿股,按照全年的平均成交价估算,累计增持市值约97.97亿元,远小于减持市值。

股东增持比例偏小。从增持比例来看,只有21家公司大股东增持比例超1%,37家公司大股东增持比例在1%以下。

并购重组与时俱进

伴随外部环境变迁,A股市场重组与收购行为因势制宜,效果明显。截至2010年12月1日,中国A股市场共发生重大并购重组事件35起,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28起。从年内并购与重组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央企与国资整合力度加大;同行业兼并仍为主流i并购成为业务多元化契机;海外并购异常活跃。

资产并购与重组是市值管理战略中,价值经营的具体手段,其主要特点是以取得控制权为标准,从而达到有效改进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公司产业链及增加公司盈利点目的的一种手段。2010年延续2009年并购与重组的急剧升温后的余热,在实施主体、方式、目的、区域和市场反应等方面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央企大面积整合地方资源。伴随着减少央企总家数的“大限”即将来临,以及全面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背景,央企整合以及地方国资重组接踵而至。在目前形势下,央企重组地方企业的阻力要小很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地方企业也可以得到央企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优化结构调整,取得跨越式发展。“中航系”旗下的ST昌河,中航精机、中航重机重组成为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兵系”的中兵光电

凌云股份,晋西车轴,利达光电也成为耀眼的明星。

同业兼并依然占据主流。2010年,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后危机时代资产价值低估,收购成本较低等有利条件,横向展开兼并,大力发展规模效应。以啤酒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几大巨头,不论燕京还是青岛都在考虑继续扩大本土生产和品牌销售能力,巩固实力。青岛啤酒1.74亿元收购了趵突泉100%股权,进一步巩固了山东这个核心市场,实现了先行一步的经营策略。中国烟花爆竹行业两大巨头,熊猫烟花和东信烟花的“联姻”开创了中国烟花行业并购第一案。作为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稀土行业类上市公司,包钢稀土择机而动,斥资2.3亿收购赣州三大稀土分离加工企业,进军南方市场。此外,在家电行业的竞争中,海信收编科龙,意味着国内自电行业海尔、美的、海信科龙三强争霸的格局成型。

并购成为业务多元化途径。2010年多家上市公司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借重组涉足其他行业领域,实现了业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其中,尤以金融资产最受青睐。国元证券出资2.22亿收购五矿海勤期货100%股权,重庆水务投资22.11亿认购重庆信托股权;华丽家族收购广东华孚投资控股公司,实现间接持有华泰长城期货40%股权。此外,华谊兄弟通过收购股权和增资方式,投资北京掌趣科技22%股权,进军移动游戏;盛运股份拟斥资4400万元收购中科通用11%股权,进军环保产业等,都是借收购实现了业务多元化。

海外并购进入黄金时代。借助全球后危机时代给并购提供的好时机,越发成熟的中国企业吸取之前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开展海外并购,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本年度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翘楚的中石油,联合壳牌以32亿美元收购澳洲Arrow能源100%股权,由此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中石油的此次并购,具有提前在国际能源市场布局的战略意义,达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减轻没有定价权而被动接受致成本波动的风险,有效缓解原料成本上升带来的经营压力。另外,诸如山东如意4444万美元收购日本成衣巨头声望(RENOWN)株式会社,中石化认购西班牙雷普索尔巴西公司的新增股份,中金岭南收购全球星矿业公司100%股权,美的5748万美元收购Miraco公司以及工行收购泰国ACL银行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再尝试投身海外并购的洪流之中。

2010年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更趋于灵活的一年。无论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都围绕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变化三条主线进行。市值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方式方法日趋丰富的同时,时机的把握也更显得重要。市值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其效果却并不相同,这需要企业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值管理路径。

上一篇:农林牧渔业:抗通胀首选 下一篇:爱尔兰债务危机内在连锁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