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拯救心血管疾病的新武器

时间:2022-06-22 04:22:17

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拯救心血管疾病的新武器

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高润霖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胡盛寿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 杨跃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蒋世良教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段进行干预。外科开胸和导管介入是目前两种最为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前者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切口大,创伤较重;后者虽然通过经皮就可以完成,但仍存在患者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疗效的不足。是否有可能有一种“完美”的医疗手段,将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合二为一,从而以最小的创伤给患者获得最大的获益呢?

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协办的世界首次全面的介绍和总结杂交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里成果的大会――国际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著名心脏外科胡盛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美国德州心脏中心Denton Cooly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教授、高润霖教授及国内外数百位专家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就近年来杂交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借此机遇,本刊记者采访了高润霖教授、胡盛寿教授、杨跃进教授和蒋世良教授。

记者:“心血管杂交技术”作为专业术语,我想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首先请高院长介绍下什么是心血管杂交技术呢?

高润霖:心血管杂交技术,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事实上这个技术已经发展了有十几年。伴随着心脏外科学微创化发展和心脏内科学的逐步有创化,一种融合了心脏内外科优势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应运而生,这便是Hybrid技术。Hybrid技术常被译作“复合”技术,“镶嵌”技术或“杂交”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与成熟,“一站式”Hybrid的理念登上舞台,与传统Hybrid技术不同,“一站式”Hybrid手术需要借助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Hybrid手术室,所以无须在介入治疗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患者,从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一站式”Hybrid手术室为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支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标准的“一站式”Hybrid手术室,除了具备完成心脏外科手术的全部设备以外,还具有多种影像学设备,包括心血管造影的C臂X线机、实时心脏超声系统等。C臂X线机在血管(如冠状动脉)的显影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为Hybrid手术提供更大的技术空间。实时心脏超声系统是心脏外科医师的又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即时评介介入器械在心脏内的位置和状态。

应该说这个技术是心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完美的结合。目的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痛苦和创伤,促进病人的恢复。说起来大家不太好理解,以冠心病血管重建为例,把冠状动脉狭窄的地方,重建恢复血流。目前一个是外科搭桥,一个是放射架,外科搭桥一直是经典的方法,获得很好的长期效果,缺点是创伤比较大恢复的慢。介入治疗技术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使病人的恢复比较快,但是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治疗,并且再狭窄率比较高。通常很多情况下,这个病变很复杂,介入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再狭窄很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推荐病人做搭桥手术,但是由于病人的创伤面大比较难接受。很典型的微创化,小的搭桥,恢复的很快,保证很好的效果,非常小的切口,但达到完全的血管重建比较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介入治疗跟这种微创的搭桥手术结合起来。比如冠心病的治疗,首先通过微创的不停的搭桥手术,把这个病变解决以后,我们介入治疗再解决问题,让病人创伤非常的小,达到完全的效果,这是杂交技术在冠心病应用中的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搭桥在前肢远期的效果非常好,这10年间的有效率在92%以上,如果我们左主干的病变用这种杂交的技术,在前肢搭一个桥,这个病人的远期效果很可能比单独的做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好。但是要有待于去证实。

记者:心血管杂交技术作为一项有重大突破的治疗技术,它对学术治疗领域的产生了重大的意义。那么,请问胡院长这些意义具体是什么呢?

胡盛寿:正如刚才高润霖院士以冠心病的举例说的那样,心血管杂交技术已经有10年的历史,但是一直进展的比较缓慢,多数都是分阶段的一些治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那些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开始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以杂交导管室新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在复杂心型病,在大血管领域,冠心病的领域以及现在的半模拟,都进行了开拓的探索。

我想在这里强调说一下,首先一个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基础和临床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整个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所谓杂交技术,里面核心的体现了几点,第一个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因为过去大家都知道,内科药物治疗,还有介入治疗,或者放射影像诊断,以及外科手术,都是让患者到不同的学科和医生面前接受诊断。现在的这些建立,设立了一个平台,放射科医生,内科介入科医生,还有外科医生走到一起,来提供服务。不是像过去,我们早年和放射科一同来做所谓的复杂性病的治疗。病人先到导管室做个造影,过几天再重新住院,医生病人要常常到不同的时间去看不同的部门,现在这个所谓的杂交技术呢,体现了真正是病人为中心。其他的各科的医生都到这里来,体现为病人服务的原则。

第二个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原则。现代医学不光是治疗,更区域化进入到3P时代。预防开始做起,不仅治标还治本。杂交技术更趋向于以疾病为主线,配合治疗。不是单个的以学科代表,各自为政。

第三个体现了病人治疗的效益原则,首先对病人来讲安全第一。用最好的疗效简洁的方式、低廉的价格为病人提供好的手段,减少病人的重复住院,病人的多重治疗。刚才高院士介绍了冠心病的治疗,现在我仍然重复高院长刚才讲的内容,现在搭桥,至少其他的药物和介入治疗还有一定的差距。用最好的搭桥做主要的血管,因为一个很小的切口,创伤更小一些。在微创和治疗这方面的优势两方面的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涉及到现代的医学教育,现代的传统的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内科由听诊器拿导管。外科的要去学会一些介入技

术和一些其他的知识。同时也传递一些信息,未来的医学教育由此产生一些变化,这些技术的推进,我相信有很好的价值的。

记者:一站式手术是中国同步发展的技术,美国只有三四家,欧洲只有两家,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从内外科联合治疗的角度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高润霖:最大的优势主要是利用内外科的技术,为病人更好的服务。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最小的痛苦。应该说是内外科技术发展的结合。首先是我们出发点是为病人做好更好的服务,第二从医学发展的角度讲,内科外科互相争论不休,内科说外科的手术创伤太大搭桥口子很大,外科说介入治疗再狭窄。过去老是争论,现在我们在结合,我们利用外科搭桥保持长期的通畅的优势,把这两个优势结合在一起,出发点是为了病人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意义比较大,就是医学模式的转变。

记者: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介绍,通过这个大会,不仅是在国际上,同时我们中国的专家也了解这个技术。那么,高院长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设想,把这个技术在国内进行一些推广和培训?

高润霖:这是在国际上第一个专业的研讨会,之前从来没有过。所以想通过这次会议,不光把它引进中国,最起码在亚洲的东部我们把概念推广了。明年这个会议,我们也已经申请了卫生部教育部的批准,所以明年这个会议还要在这里举行。并且我们明年还要做一个学习班的工作,也已经批准。把这项技术向医院推广。

记者:自2004年来,开展了介入科和外科手术中一起治疗的研究,其中包括出生三天的新生儿,而且手术获得成功。这个成绩是骄人的,一站式的手术,在临床推广中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蒋世良:第一例当时做的时候,就是本来要采取视频消融的方法。仪器购入了20多万,摆在那儿。活性的肺瓣的闭锁,发育不良性的,后来就改良了。不用那个管子穿刺过去,用导丝通过穿刺的壁膜,把壁锁开了,效果非常的好。打孔的方法那是非常贵的,后来进一步的改进,比较完善,成功率比较的高,效果很好。

高润霖:我想这种一站式杂交技术的意义,应该是理念上来讲,我们过去的疾病,过去都是说一个病,作为一个病人被内科外科放射性医生看,有不同的程序。现在是为了治好这个病人,科室之间和不同的技术之间镶嵌复合达到很好的效果。恢复快创伤小,所以是一个治疗理念的变化,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另外我想也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界限,过去内科外科有很多的争论,现在大家在一起来完成这个手术,最后达到为病人治好的目的。是理念上的改变。

记者:什么样的病人能够享受这种便捷,不知道能满足多少病人的需求?

蒋世良:这个问题,他的前提条件就是说,既不能单纯用介入治疗,也不能单纯的外科治疗。举个例子,在冠心病当中,刚才胡院长跟高院士也提到了,如果是单纯的治疗解决不了,其他的地方回旋肢放支架,最大的可能性是创伤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可以搭桥,安全系数就高了,然后再做介入治疗,同时又合并一个可以介入治疗的缺损,现在就是说,通过介入治疗把这个房缺堵上了。矫正到正常的位置,实际上杂交是外科和介入治疗一起。残漏和狭窄再通过介入治疗也称为杂交,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

记者:一层意思就是说可能满足这种条件的人很多?

蒋世良:是设备。这个就是说,他确实要有一定的条件,以前做杂交技术是分开做。在导管室里面如果是比较紧急,插管以后体力不至于降到很低,然后到手术室再做手术,这样转移过程中危害很大,现在直接进手术间了。杂交手术间仪器的设备非常的先进,能满足血管造影的诊断,左边斜角度要15度,方便外科医生,一般造影床没有这个旋转,唯独杂交的可以旋转。在国内好多医院咨询问题,怎样建立杂交的手术间包括房间的大小,确实要求有一定的条件,实际上病例目前来说开展的范围很多。

我在去年参加首发基金答辩。他们担心杂交技术的限制,其中一个教授说,一个手术室花了上千万。但是我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这个心脏外科内科的治疗领域里头,现在波及到杂交的时候,很多国内的医院已经花了上千万装备了介入的手术室。简单的说,在介入手术室里头,放一张外科的台子和无影灯,这个方面西门子公司及其他的公司在积极地做工作,很多在原有的介入手术室上投入很小的钱改造一下,在合作上很快建立这项技术。

杨跃进:我补充一下,刚才蒋主任讲了很多,杂交手术室就是内科和外科的结合。两家合起来治这就是介入就是杂交,哪些病人可以享受这些待遇,当一个病人特别复杂,找外科大夫说太危险了不好治,找介入大夫说不好治,再问第三句话,说你们两家一块呢,这就是杂交。我们现在强调的我们的优势叫一站式杂交技术,就是我们介入和外科手术是在同一个地方。病人不用动,过去是分段的,没有手术室的时候,各个地方开展,这也是杂交,但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概念叫一站式杂交,这个病人进一次手术室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这是我们有手术室和平台的优势,这种远远大于分段式。

记者:听各位专家讲述,我想很多人对心血管杂交技术有了很多新的认识。那么,请问发展中的难点和方向是什么?

杨跃进:就目前而言,发展难点之一是杂交技术不可能全面铺开。首先介入技术,一定要建立在精良的,已经掌握很高的,比较好的外科基础和介入基础。如果外科自己的基础都没做好的,也没有什么优势。这种发展的方向就是说,只要内科外科治疗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发现还有不能治的,这个基础上就是杂交的难点。我相信随着我们介入的技术和外科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成功率越高,同样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先把外科技术提高再说,先把介入技术提高了再说。当然也许中国发展多少年以后,病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变了,就是说我觉得外科没什么痛苦的,一麻醉以下做完手术就好了。将来两个趋势,一个是高难度方向,眼下是要走的。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普及的除非是老百姓说的,确实很安全,可能更广泛普及。

蒋世良:还有一个说,这个单位和医疗中心有一个很好的团队。诊断超声,造影。首先得诊断准确,不应该做的做了,就得不偿失了。完全可以用介入的是可以的,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包括麻醉科还有体外循环都应该做好杂交,很小的医院不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难度。

高润霖:杂交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跟病人的要求跟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一样的。医生给病人治病,就是要疗效达到最好安全最高创伤小,恢复快。病人也希望这样,杂交技术实际上是满足病人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应用的领域,冠心病的领域都是多脂病变,前降脂,利用搭桥的优势,这是我们冠心病里最典型的应用。另外左主干病变,无保护很危险,搭桥以后再做支架,这是目前我们冠心病领域里最广泛的,大的病人恢复就慢一些,再介入的话小切口,病人在麻醉科完了以

后,出手术室就可以拔管,恢复了。

在先天性心脏领域里发展很快,很多手术室可能会改变主动脉夹层术后的结合。另外瓣膜,前一阵商量因为进口的比较困难,自己研究国家的可经皮瓣膜的置换。在国内做了一千多例,现在国家为什么没进,美国疯牛病疫区,不允许进入到国内,这是一个屏障。我想我们自己也可以研究,我想发展的领域,应该中心目标是为了解决,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少,恢复快。只要有这样的目标,是有前景的。

胡盛寿:心脏外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需要想象力的时代”。心胸外科诞生至今还不到百年历史,目前的发展是以往根本无法想象的。Hybrid手术中外科医师是“一站式”Hybrid手术中的主角。他们独有的对于病理解剖的熟知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应急能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即使介入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可立即行体外循环手术予以补救。“一站式”Hybrid技术,对外科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需要他们熟悉介入器械并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Hybrid技术也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它作为一项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手段的技术。

在新的世纪,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心胸外科医师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患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治疗,但实际年手术量仅为约10万例。科学在发展,学科在前进,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要善于学习,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与国际学术接轨,追踪国际发展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赶上学科发展的时代步伐,造福于人类。

高润霖教授:

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并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高润霖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心内科特别是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发病病理生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心血管新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突出成绩。高润霖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领导的治疗组完成的例数在国内最多,并在国内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胡盛寿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开始在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师从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二十余年来,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极高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

杨跃进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任心内科主任。

杨跃进教授作为中青年心内科专家,既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病急症的救治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技术。针对心血管病领域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曾负责主持和承担了医科院、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科技部“863”、“十五”攻关和公益基金分课题共10项。

蒋世良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主任,放射影像学研究室主任,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等。

1975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94年至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研修。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性治疗研究,并在经皮瓣膜球囊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及周围动脉疾患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上一篇:乳业振兴进行时 下一篇:不容忽视的无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