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活动低效的问题以及改善策略

时间:2022-06-22 02:44:51

教师阅读活动低效的问题以及改善策略

要改善教师阅读活动低效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路径很多,诸如阅读条件问题、氛围形成问题、督促评价问题等。但,归结起来还是“主体与客体”的两大问题,亦即是关乎教师本人阅读认识、阅读意愿、价值判断和阅读材料、阅读环境、阅读评价的问题。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解决教师阅读低效的问题,就要从“教师个人”这个主体上去寻找答案了,只有这样才能“迎刃而解”。上述剖析的问题根源,主要是源于教师不善于读书,因为不善于读书,所以低效。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几个对策。

第一,针对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读

目前,很多学校喜欢开展“同读一本书”,一窝蜂地上。一些教师也没有明白自己的需要,跟风地读。现实上,每位教师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有理念陈旧的,有底蕴不够的,有方法缺失的。同时,教文科的与教理科的问题不同,教中学的与教小学的问题不同。因此,作为阅读主体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我究竟缺失什么,需要改善什么”等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是教学观念问题的,读一些新课标解读之类的书,开阔视野;是方法问题的,读一些成功的经验之类的书,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是底蕴问题的,读一些学科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惟其如此,才能克服阅读活动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比如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的亲和力很好,很得学生喜欢,但是因为观念传统,不怎么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成绩一直不怎么好。于是我们建议她读《(试行)解读》一书,结果她的观念有较大的转变,开始积极尝试新的教法,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成绩很快就跟上来了。思想解放了,手脚也解放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个案。问题是现在很多人真的不知自己需要什么,即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哪方面有缺陷,所以读书也就缺失了方向。

第二,认真审视阅读对象,有选择地读

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教师根本没有考虑阅读对象(或是教育家、或是教育专著、或是成功经验)的特征,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就胡乱地开始阅读,有的是听别人推荐而读,有的是因统一要求而读,有的是纯粹看别人在读自己也读,还有些是的确不知读什么好就应付着读,等到有人问“读这书究竟于你有何益”时,却哑然。要知道,教育家千千万万,教育著作也千千万万,各种方法更是千千万万,怎么读也是无法读完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更是铺天盖地的“理念解读”、“方法介绍”、“专题研究”,“名人专著”不胜枚举。花多乱眼,真想要读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确实不太容易。这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审视阅读对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认为,阅读前认真弄清楚阅读对象的特征,或找相关资料看看,或到网上去了解一下人们对他(她)的评价,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认真思考其对自己是否有用,再确定是否选择他(她)的专著来读,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曾有一段时间很多学校纷纷购买魏书生的专著,但很多老师读完后才发现,魏书生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因为除了魏书生的精细管理,还有他的民主思想,更有他的人格魅力。简单举一例子,学生在魏书生老师手下受罚是情愿的,心服口服的,而很多教师缺乏幽默感,学着魏书生的执罚便生硬起来,产生的效果就大相径庭。所以,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像魏书生那样奖罚自如的,也就是说魏书生的方法不是适合所有教师。可见,认真审视阅读对象有选择地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读懂读通一本(人),有思考地读

一般而言,在职教师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并不多,白天除了上课、改作,还要备课、辅导,基本上没有空余时间看书;到了晚上,除了家务和必要的交际之外,所剩时间可以用来读书的也就很少了。如果意志不甚坚强,或者没有成名成家的强烈愿望,或者单位没有强制措施的,一般的教师是不会“寒窗苦读”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读书效果,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细水长流”,一年两年甚至几年坚持读一本或一个教育家(优秀教师)的专著,读懂读通它或他(她),不求多,只求精。选择一本或一人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读,或许能得书上“真传”。可惜,很多人并不懂得其中奥妙,总以为大量阅读就好,一学期读一本,甚至更多。其结果必然是贪多求全,囫囵吞枣。有个时间曾经大面积开展读魏书生著作,有关部门推荐了如《素质教育的旗帜》、《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乐在民主育人中》、《向魏书生学什么》等专著。一些教师开始还很有热情,一口气就读了几本。本以为他会有很大收获,可是最后他得出结论,认为魏书生老师无非就是那么几招,“细化工作,分工明确,严格管理,件件落实,仅此而已”。表面上看,这个说法也有一些道理,但真正熟知魏书生老师的人却不以为然。读魏书生的著作最紧要的是要透过魏书生的做法,深刻感悟他的教育情结。教育哲学和教育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魏书生的教育思想、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管理策略等。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就远不是简单的阅读所能做到的。

第四,坚持与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读

众所周知,教学经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教学和管理都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创造性去开拓,那里的空间很大,谁都可以成就自己。但是,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要自己去总结出来,有很多经验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我们只需“拿来”,这“拿来”就靠读书了。拿来的东西是否合用,是否可用,是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的,在实践中思考是否合适,是否可以改良,因此读书还要与时间相结合。问题是,很多人读书归读书,教书归教书,两者基本上是扯不到一块的。要么是读书时想法不少,灵感不断,但到了上课时就依旧还是那个原本的我;要么是实践时困惑很多,困难不少,总想找到解决的依据,但始终是不知如何表述。其实,有心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书本的经验移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并注意体会,寻找默契。或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有目的地阅读相关书籍。久而久之,体会就会上升为经验了。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勤动笔,将读书或实践中的灵感、冲动写下来,把那些灵感、冲动凝固下来,变成自己的体会或经验。实践证明,一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就要学会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想到行为的合理性依据,时刻关注行动的有效性,在行动后想想还能如何改进与提升。而且迅速拿起笔来,记录下这样一个过程反思所得,将做法变成经验,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提炼。也许,一个不觉意,你也成了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之类的其中一个。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化学教学要上出生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