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22-06-22 02:15:20

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行距、密度、施氮量与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11 777 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是:行距55 cm,密度47 385株/hm2,纯N施用量415 kg/hm2(按尿素的46%折算纯N)。

关键词 玉米;晋单65号;栽培技术;施氮量;行距;栽培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17-02

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栽培技术的提高[1]。种植方式、密度和施氮肥量是玉米种植过程中较易控制的3个栽培因素,已有研究结果显示,3个因素均会影响到玉米的生产效益[2-8]。每个新育成的玉米品种有其特殊的特征特性,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9]。在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中,运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多因素综合试验,经过计算,模拟寻优,可得出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组合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10]。

晋单6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活秆成熟、粮饲兼用,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加快晋单65号的推广速度,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对该玉米新品种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该试验以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首次对影响其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即行距、密度、施氮量相关的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探索行距、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组合调控对晋单65号产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建立晋单65号丰产栽培数学模型,得出该玉米新品种的优化栽培方案,从而为晋单65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忻州市进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5 ℃左右,年降水量405 mm,无霜期160 d左右。试验地位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檀村良种场,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轻壤,前茬作物为玉米,播前测得土壤氮含量为106 kg/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选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晋单65号(2010年山西省审定),供试肥料为尿素(纯N 46%)、粒状磷肥(P2O5 12%)、氯化钾(K2O 60%)和硫酸锌。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选取行距、种植密度及施氮肥量3个栽培因素为决策变量,以籽粒公顷产量为目标函数。行距、种植密度及施氮肥量分别用X1、X2、X3进行水平编码,每重复设23个小区,2次重复,每重复内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4 m2(6 m×4 m),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

1.4 试验方法

磷肥、钾肥、微肥和50%的氮肥作基肥,50%的氮肥在拔节期作追肥。田间管理按农民习惯,生育期中耕1次,灌溉1次。施肥期为2011年4月23日,播种期为2011年4月30日,6月24日追肥。收获时按小区单收单打,计籽粒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形成因素间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各处理的实际产量结果(表2),应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利用DPS(6.50)软件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计算出产量与各因素(X1、X2、X3)间的数学模型为(*表示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Y=11 463.958 70+95.609 21X1-44.410 16X2+812.184 31*X3- 260.517 09*X12-152.860 08X22-498.988 86*X32+12.000 00X1X2+87.250 00X1X3+82.000 00X2X3

2.2 行距、密度、施氮量对晋单65号产量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即F2=36.788>F0.01=5.21,且R=0.962 2,拟合度检验F1=0.80695.609 21>44.410 16,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行距,最后是种植密度。对偏回归系数检验结果,施氮肥量的一次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晋单65号要想高产,必须首先考虑最适施肥量,其次是行距与种植密度。

2.3 晋单65号高产理论产量的优化方案

利用DPS(6.50)对表2数据分析得出,晋单65号获得最高理论产量的各个因素组合为:X1=0,X2=-1.681 8,X3=1,将此水平值换算得出,晋单65号获得高产时的行距55 cm,密度47 385株/hm2,纯N施用量415 kg/h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晋单65号可获得11 777 kg/hm2以上产量水平。

3 结论

该试验首次进行了行距、密度和施氮肥3种栽培因素对晋单65号玉米产量的效应研究,建立了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产量与行距、密度、施氮量等主要栽培因素的回归模型。明确了晋单65号产量与行距、密度、施氮量间的变化关系,提出该品种获得11 777 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行距、密度、施氮量等3个因素的优化方案是:行距55 cm,密度47 385株/hm2,纯N施用量415 kg/hm2(按尿素的46%折算纯N)。该试验还表明,行距、密度、施氮量对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产量的增产效应大小不同,其作用大小依次是:施氮量>行距>栽培密度。

4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等.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32-34.

[3] 赵正雄,张福琐,赵明,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97-199.

[4] 王梦飞,郭庆瑞,郭凤琴.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高寒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25-427.

[5] 陈志兴,彭忠华.玉米新品种贵农318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初步研究[J].种子,2006,25(7):88-90.

[6] 何文铸,张彪,唐海涛,等.玉米新品种东315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方案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66-470.

[7] 白志英,李存东,郑金风,等.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B8):166-169.

[8] 李丙奇,孙克刚,和爱玲,等.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10):83-85,124.

[9] 王良平,邓海平,胡应堂,等.玉米新品种铜玉一号不同密度、肥料用量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3):261-264.

[10] 荣廷昭.农业试验与统计分析[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44-270.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下一篇:不同品种烟草花粉生活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