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对策

时间:2022-06-22 02:13:00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较为复杂。只有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系统的阐述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原因,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13-01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受到一定的质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方面面临新的情境,所以往往存在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学习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只有解决好学习心理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和自我提升。

一、当代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考试失利者,他们就读高职是为了一张文凭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由于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毫不了解,入学后不能尽快对专业产生兴趣。同时,进入高职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目的就不那么明显,因此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2.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高职学生习惯于中学时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而高职阶段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产生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心理。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增多,致使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焦虑和无所适从。

3.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学习是以长期而坚定的学习信念为基础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具有畏难和难以持之以恒的现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近几年入学的学生85%以上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第二,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社团等交际事情的不断增多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相应的投入到学习上的精力不断减少或间断。

4.缺少学习反思和总结

要不断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学会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合理归因,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忽略这个环节,他们对学习目标、方法很难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难以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二、当代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本对策

1.重视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资料表明辅导员是学生在求学期间最信任的人,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深切的关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其次,在获得学生的信任后利用心理学上“情感迁移”的功能,辅导员对于所学专业、课程、应该掌握的技能、未来所从事的岗位以及本专业之前的毕业生所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介绍,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专业,消除他们对于本专业的敌意,解除自卑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第三,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定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在整个班级里建立良好的学风,通过互相带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尽量多的投入到学习中。第四,每学期的考试后,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对于考试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仔细寻找学习中的失误,进行正确的指导。

2.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第一,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时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生内心深处都具有学有所成的期望心理,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多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奔着解决一个问题的心态进入课堂,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活动。在某一问题的驱动下,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第二,课程内容的设置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应由易到难,在课程开始阶段的项目练习时给予他们比较满意的成绩,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对于课程中间阶段的学习和作业的难度要给予严格、阶梯式的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和容易忽视的细节,给予学生必要的疏导和提示。合理的教学进度,可以有效的消除学生学习上的恐慌和焦虑。第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的评价和及时的表扬。研究表明来自于任课教师的鼓励和中肯的建议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起到正向的强化作用。

3.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校园网络的建设力度。教师和辅导员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为学习服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推荐学生定期关注相关的网站、观看专家教授的讲座、布置一定需要网络资源完成的作业。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提醒和监督,慢慢缩短在网上浏览娱乐信息和打游戏的时间,尽量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辅导员更是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出网络的诱惑。

4.加强学习心理的自我教育

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谓“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教师和辅导员必须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可以将学习的责任合理的转移到以学生为主,同时引导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合理的自我评价和有效的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不断提升,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6

[3]郑海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03):144-145.

[4]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05):213-214.

上一篇:浅析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阅读》课程中的素质教... 下一篇: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