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纺织强国

时间:2022-06-22 11:42:50

“数”说纺织强国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短短10余年历史,是中国真正实现纺织大国崛起的历史。两组简单的数字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1360万吨增加到4310万吨,占全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从23.5%提高到53%,11年时间占比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而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时间里,我国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仅提高了14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541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3.9倍,占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35%,比200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而从1980年到2000年这一比重仅提高10个百分点。

“数”说大国崛起

庞大总量和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和在国际市场上的显著比较优势。在中国,纺织工业满足了全国10多亿人口11年间总量扩大了1.6倍的穿衣盖被基本生活需求,11年间产量增加了3.2倍的产业用纺织品则应用在了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土工建筑、工农林渔产业乃至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而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人们每消费3件纤维制品,就有1件来自中国。

我国纺织工业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是得益于国际环境的不断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为我国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面取消,使得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仅2005、2006两年之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在全球所占份额就提高了6个百分点。但比国际环境更加重要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为纺织工业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从2001年到2011年,我国人均GDP以不变价计算增长了1.8倍,城乡居民加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9倍,城乡加权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长3.2倍;加上总人口增加6%,城镇化率从36%提高到51%,带动全国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总额扩大了3.5倍,强大的内需潜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显著释放,更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国内外市场提供强大趋动力的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在市场磨砺中也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过程,而这也正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大国之路行进得如此迅速的根本。

十几年间,行业科技进步的成就有目共睹,多项高性能纤维材料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差别化纤维开发能力提高,2011年差别化率达到50%,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棉纺、化纤等重点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有效满足国民经济部门应用需求,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达到21%,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发展进入快车道,大批面向大众消费、质优价廉的自主品牌营销渠道覆盖从城市到乡村小镇的各种业态,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程度提高,148个服装、家纺“中国名牌产品”反映了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特点和行业的品牌化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最近几年时间显著增强,从2006年到2010年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约32%,单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超过40%,百米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下降38%,印染行业中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再生利用的纺织纤维产量达到400万吨。纺织产业体系日渐成熟,产业链上下游数十个环节实现协调发展,形成了明显的整合竞争优势;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十几年间发展形成的190多个成熟产业集群成为行业集中布局、高效运行、整合竞争的典范。

“数”说强国梦想

在大国崛起的路上行进了十几年,所有这些已经存在的数字并不是中国纺织工业要去往的终点。从现在到2020年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纺织工业要实现一个强国的梦想。或者,与其说是强国梦想,不如说是强国夙愿,经历了十几年的数量积累与蜕变,纺织工业一直渴望彻底摆脱“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的标签。

与其说是强国梦想,不如说是强国使命,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需要更强大的纺织工业,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更好的需要,能够与新型工业化体系更加协调发展,真正具备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

与如今站在国际纺织产业链高端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走过的发展路径相同,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仍然急需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更充分的品牌自我发展能力与控制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更为强大的人力与智慧动力。只有按照这样的路径继续脱胎换骨,才能够使纺织强国梦想不仅仅只是个梦想。

或许到2020年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数字:我国高性能纤维材料总产量比2010年增加4倍以上,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差别化纤维占比达到70%,全面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内需消费;产业用纺织品达到1800万吨,应用领域显著扩展;品牌企业加速发展,10%的领军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全行业的比重超过30%,利润总额占比超过5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3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50%,再生利用纤维总量占据纤维加工总量的20%以上,有效突破各种资源瓶颈;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比重近50%,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根本性的活力。

与今天的纺织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路径不同,到2020年将拥有14.5亿人口的中国不能依靠别的国家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也仍然需要纺织工业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与更多的财富。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工业在向产业链高端加速延伸的同时,仍然会保持较大的纤维加工规模。按照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支持我国人均纤维消费达到25公斤,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该经济水平下的消费水平相当,内需消费仍将对行业发展发挥首要市场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尽管不再依赖成本比较优势,纺织工业在科技与品牌上形成的新竞争优势能够支撑行业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目前的比例,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绝对出口数量增速保持年均2.5%的增长,也意味着在内外需共同拉动下,我国纺织服装市场潜力巨大。

无法“数”说的美好

数字是有益的,因为数字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过去的数字中,我们找到了纺织大国的成绩,也找到大国与强国之间的差距;在未来的数字里,我们看到强国的希望,看到强国的方向,也得到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动力。但数字不是万能的,因为纺织强国的背后也有着很多数字难以言说的深意。

我们能用数字表述高新技术产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却不能用数字描绘纺织战线上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所付出的智慧与热诚;我们能用数字表述领军自主品牌的数量,却不能用数字描绘这些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志在传承古老中华文明的拳拳之心。我们能用数字表述新的纺织工艺、技术、装备可以为子孙后代节约下多少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却不能用数字去描绘一个产业将自己的发展立足于千秋万代福祉之上的珍贵情怀。

而这一切数字所不能的表述的,恰恰是梦想的美好。我们可以怀揣着纺织强国的梦想,无限地发挥,无限地创造。我们将会创造诸如6000万吨纤维、1/3国际市场份额这些有形的价值,更会创造诸如奉献、传承、眷顾后代乃至勇于梦想这些更为宝贵的无形价值。我们创造了这些数字,也超越了这些数字。

所以,就用自己的智慧与热诚去实现这个强国的梦想吧。到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在数说的同时用心诉说。

上一篇:半精纺锁定高端化 下一篇:用劳动编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