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氛围 强化有效教学

时间:2022-06-22 10:42:22

创设生活氛围 强化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上,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的学生,在当今的农村小学已经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反映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更为普遍。学生们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一般很少接触到电脑,他们容易对电脑产生陌生感、畏惧感,往往一个步骤操作不起来,就束手无策了,理由是:我不会,生怕弄坏电脑。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有效性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化整为零,目标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并将每一堂课的目标进行细化,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可以有效抵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画图时,重点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电脑绘制的“葡萄”作品,结果一下子在课堂上产生了“轰动”,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真好看!怎么做?学生的求知欲被顺利地调动起来。

于是我趁热打铁,逐一将图形分解给学生看,原来“葡萄”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下,学生觉得不神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表示:“我可以画这”、“我可以画那”……然后我让学生按惯例分组,自主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图形。

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精心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实例,非常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可一旦他们对操作的目标产生了兴趣,建立了信心,就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玩带练,实践操作

农村小学生课后接触到电脑的机会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一遇到要求自主操作的内容,就觉得信息技术课艰深枯燥、繁琐难学。怎样才会让他们觉得不烦呢?怎样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掌握并强化电脑操作的基本技法呢?

游戏是儿童第二生命,是生活、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力元素。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电脑游戏,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

例如,为使初学的学生掌握鼠标的性能,强化左右键的用法。我从一些小游戏入手,如“连连看”、“扫雷”、“七巧板”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避免了抽象的理论说教,让他们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掌握鼠标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观察力。

再比如“键盘使用”的教学,假如只要求单纯、反复地练习指法,那么练不了几分钟,95%的学生就会把注意力从键盘上移开,放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上去了。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玩起了《学打字》或者是《金山打字》软件中附带的小游戏,顿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无形中却强化了键盘操作;接下来,我又要求他们与邻座的同学进行竞赛,看谁成功闯关的次数最多,他们互有胜负,反复练习,这样用不了几节课,学生就能熟练地操作键盘,了解什么是“shift”键、“空格键”,理清“退格键”与“删除键”的区别及鼠标左右键的用法等。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实现盲打。众所周知,无论学的是什么本领,当它与学生的兴趣产生关系时,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他们都在特定的需求下,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我经常思考:孩子,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在教学设计时,尽我所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使我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记得在我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投入而不由自主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去看别人是如何操作的,这种现象是最让信息技术老师头疼的,但是只要这个学生不是故意的,我们就不能因此而责怪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想,当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真正想学一样东西时,他就不可能影响全班的秩序,反而还让班上同学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

三、合作学习,相互促进

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明显。我所教学的班级中,大约90%的家庭没有购买电脑,学生在初学阶段,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与购有电脑家庭的学生相比,差距是惊人的。

这样,在同一个班级中,如果教学内容太浅,有操作基础的学生会表现浮躁,认为在浪费时间;讲深一些,没有操作基础的学生就会觉得在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说什么。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程进度、深度的把握就成了一个研究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重点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以5人为单位编组,结合学生推荐,选任基础较硬的同学做为组长。当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时,就由小组长为他们当“小专家”,进行解说;上课时,则由小组长负责指导、督促、检查组员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学电脑的畏难情绪,而且能让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不强硬打断学生的思维或操作,不使用监控软件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应留出相应的时间等等。这样长此以往,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有了笑声、掌声,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上一篇:在情境中激活“给力”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程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