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

时间:2022-06-22 09:54:46

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

摘要:本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计量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

关键词:经济资本;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30-03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信用风险管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包括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逐步实现按行业授信评审;逐步实行授信评审派驻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岗位设置;在单笔业务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信贷组合管理层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并且已经按照分类结果及相应的等级风险权重进行了拨备的计提工作。

但是,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以客户和债项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没有引进和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核心技术,无法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评级和成本化度量;还没有建立按照新巴协议标准的评级模型开发应用、债项评级模型、押品评估模式和机制、风险敞口计量模型、组合风险计量模型。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数据支持方面,包括数据全面性和完整性、积累长度、数据质量、数据的可获取性或便利性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数据缺失严重。

(二)市场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严格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和管理,目前主要由各行的总行金融市场部通过各项比例指标来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在资金管理体制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差额资金管理方式,内部资金通过内部拆借的方式调动,资金定价通过比较初级的内部期限匹配定价曲线来实现。

目前,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还未能按照新巴协议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方面,尚未建立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制定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存贷款利率定价授权机制、前中后台分离和岗位制衡机制;风险计量模型方面,尚未针对交易产品类型开发相应的估值模型,还没有风险价值计量模型、返回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模型,还没有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三)操作风险管理

在操作风险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加强了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健、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上建立集中统一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风险控制和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核查,提高对系统性风险、体制性风险、大额资产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内部审计经验,提升稽核理念,完善稽核组织,改进稽核方法,提高稽核水平,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但城市商业银行尚未按照新巴协议要求的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成明确的操作风险定义和分类;尚未建立操作风险的管理架构;尚未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机制;尚未开始积累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尚未开发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还没有建立自己的KRI指标体系。

二、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研究

(一)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的差距分析

通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国际银行风险和资本管理先进实践、经济资本计量的相关要求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来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实行高级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内部治理结构与政策的差距。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部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各委员会、各相关部门在资本充足率管理、风险与资本联动体系方面的职责;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流程规范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风险缓释工具管理相对薄弱,缺乏数据积累;没有明确、规范的风险计量模型质量控制体系,模型需求提出、模型假设、模型验证、模型应用与监控等环节缺乏制度规定。

2、信用风险管理的差距。需要明确、公司、银行、股东等不同主体的风险计量体系与流程;没有按照客户的风险特征,建立完整的基于违约概率的评级模型体系;没有违约概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损失等估计模型;没有规范、明确的评级模型验证程序与管理标准;没有规范、有效的压力测试管理流程与技术标准; 组合管理的模型方法论需要明确,计量体系需要改进;需要将风险计量结果应用于业务流程,提升工具的效用。

3、市场风险管理的差距。没有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和流程,缺乏明确的交易账户划分方法与管理流程,缺乏独立的市场价格验证流程,另外,还需要完善市场风险限额设定与管理,改进市场风险报告流程以及内部审计;城市商业银行应用内部模型法还没有明确的模型和工具,没有明确的风险价值计量流程。

4、操作风险管理的差距。操作风险政策体系不完善,需要理顺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风险来源和业务条线的管理政策不健全,没有操作风险明细分类的制度规定;没有深入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没有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没有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没有形成自评、损失数据和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三大工具的有效联动机制。

5、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差距。数据管控机制不完善,包括数据标准、数据管控岗位职责、数据管控流程等都需要尽快建立完善;信用风险违约概率数据要求至少5年数据;零售违约概率模型;没有记录抵质押品定期市值重估信息,不能满足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没有完整的风险数据集市,需要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全行不同类别的风险数据,建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数据集市。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现实选择与改进

1、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国内外资本约束环境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各家城市银行推行的内部评级过渡方案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信用评级体系基本上还依赖于简单的打分模型。在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建成内部评级系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银行资产的五级分类情况倒推出违约概率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下就是推算过程:

违约概率PD的推算:

预期EL损失计算:

EL=EAD×PD×LGD

W=PD×LGD

EL=EAD×W

PD=■

其中: EL―预期损失;W―预期损失比率;UL―非预期损失;EAD―违约风险暴露;PD―违约概率;LGD―违约损失率。

非预期损失(UL)的计算过程

UL=EAD×■

?滓LGD2是违约损失率的方差,我们假设违约损失率是无波动的,因此方差为零。

UL=EAD×■

选择合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技术核心。国外有许多优秀的模型,如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KMV模型等,这些模型在全球银行业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尽管这些国外模型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可供参照的标准,而要直接使用则面临种种困难,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并加以改进。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笔者认为Credit Metrics模型比较适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这是因为该模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用产品,并强调评级的一致性,可以比较不同的行业,这对于我国银行以定性分析为主进行跨行业比较的信用风险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另外,我国银行数据大集中,贷款五级甚至是十六级分类法的推行,都为更加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大型违约数据库的建立创造了条件。Credit Metrics模型的使用需要输入几个关键指标,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信用迁徙矩阵、相关系数和远期收益率。在这几个参数中,前3个最为重要,而这3个又是通过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得到的,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相关系数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计算,可以先算出单笔贷款的损失,然后通过相关系数计算贷款组合的信用损失值。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缺乏一个可靠基准利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因子的方法解决,或者根据SHIBOR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进而确定远期收益率。当前西方先进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内部评级体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Credit Metrics模型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完善信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

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说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应用VAR作为管理市场风险的手段,但是VAR的使用还处于模型的调试阶段,而且仅限于总行的资金交易部门对市场风险的模拟计量,在日常经营中仅起到参考作用。就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采用搭积木法计量市场风险,分别计算利率风险、股价风险、汇率风险等每一个风险因子对应的市场风险,然后通过简单汇总,最终计算出整体风险。搭积木法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步骤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已经给出,银行只需要将风险资产进行分类便可以算出市场额,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要求不高。

搭积木法的算法具有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对风险变化不够敏感的缺点,在对市场风险精确化计量要求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VaR模型,并通过回溯测试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在模型的选择上,由于历史模拟法必须依赖于数据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数据储备、数据的规范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蒙特卡罗法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同时开发成本也较高,所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设计VaR模型时,应该首先考虑采用方差――协方差法。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数据积累不够,在采用方差――协方差法建立VaR模型时选择的持有期不宜过长,置信水平也不宜过高,可优先开发置信水平在95%的VaR模型。在应用模型时,应对模型加强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作为补充。最后,由于VaR模型自身的局限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局限,VaR模型的使用应该与其他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银行计量市场风险的精确度。

3、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现实选择与改进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度量风险的观念薄弱、适用自身情况的度量方法、数据基础不扎实、自主开发模型等都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取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以此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操作风险度量的经济资本模型。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高级计量至少需要5年的内部损失数据。目前就是国外先进银行有关操作风险损失的内部数据也不多,因此普遍使用外部数据。尽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数据库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但鉴于各国起步都较晚,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争取赶上国际先进银行的。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尽快规范数据标准,提早构建操作风险的数据构架,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对8条业务产品线和7种损失事件类型所确定的56个子项目的跟踪监测,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共享,为实施操作风险的高级计量做好基础工作。(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 Michael.Kong.Internal Credit Risk Models:Capital Al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Risk Books,1999,37.

[3] Philippe Jorin.Value at Risk.Mcgraw-Hill Company,2004.

[4] 武剑.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我国实践[J].南方金融,2008,(05):9-22.

[5] 杨光明.浙商行实践经济资本管理尝到甜头[N].金融时报,2006-07-05,(5).

[6] 武剑.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35-240.

[7] 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8] Tom Wilde.IRB Approach Explained.RISK,May 2003:87-90.

[9] 武剑.经济资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金融,2008,(06):5-7.

上一篇:论适用中的强行性规范 下一篇:资源整合下煤炭物流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