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用电脑普及后的中职信息课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22 09:19:22

浅谈家用电脑普及后的中职信息课教学策略

摘 要:近年来,电脑已经逐步完成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及城镇的普及化,并逐渐成为居民日常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2013年中国家庭电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家庭没有电脑的占1.1%,城镇家庭每周使用电脑时间低于5小时以下的占13.9%。电脑的普及对中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或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时候颇为散漫。新形势下,如何该做好中职信息课的教育呢?

关键词:信息;教学;电脑

中图分类号:TP3-4

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围绕课程改革,我不断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在课堂中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和教学目标,分解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但实际课堂中,还是碰到一些需要灵活处理的现象。

现象一:平台搭建好,任务布置好之后,少数几个同学做的很快,趁着老师不注意就打游戏。

现象二:一些同学,老师不监督就不做,总是觉得题目太容易。

现象三:少数同学很努力,但每次都不能完成任务。

现象四:课堂解答时间有限,学生探索时间不够。

我归结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1 职高生特点

(1)思想上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随着电脑的普及,一些学生认为中职信息课与专业技术无关;教学内容不实用;知识点已掌握或凭自己能力便可学好,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本身素质存在着差异。由于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基础有明显差异;

(3)缺少阶段性的自我总结。大多数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走,缺乏对自己的评价和总结。

2 家用电脑普及后,我在中职信息课教学中的思考与做法

家用电脑的普及,使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如视频教学,知识点没搞清楚,还可以回放重看,比课堂教学更有优势。在课堂上,也可以做为教学辅助手段。

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提高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

案例一:让学生“知己”,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正确的认识

为更好的掌握学生基础情况,便于开展有效课堂,同时也想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我对学生做了一个开放式测试,其中测试包括打字、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等简单操作。

在进行开放测试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互相协作并与同学共同总结,思考课堂教学应如何进行。

开放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1)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做完后无所事事;

(2)不善沟通,只有个别同学能够主动请教或与他人交流;

(3)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的基本没有;

(4)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过高或过低,不敢尝试。

案例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及调整

对课程的知识点分层,按学生基础分组,通过《导学卡》、《升级卡》、《帮助卡》等在课堂上实施教学任务。通过分层教学,让绝大多数同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委派基础较好、操作较快的学生作为课堂中的“助理”,负责帮助老师进行组内检查指导。

除此外,布置课外任务,通过微博与学生沟通、答疑。在课堂中给予肯定的同时,适时地给与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表现自己。

宁波市教研员陈建军老师的一条微博让我感触很深,原文如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如果说我有什么教育梦的话,那就是让我们的中职课堂堂堂光盘。初中段教育的每一堂课在畸形的应试压力下不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抹杀许多所谓学困生的潜力。老师们能否一起前行借助#信息化教学设计#尝试差异化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成长。虽然我在课堂中的“地位”降低了,但课堂中多了很多“老师”,我也乐得自在。

案例三:注重课堂引导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7)》第二版第三章任务3.3系统管理与优化,教学大纲要求两课时完成。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练习的时间非常少,而且由于学校机房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对多账户切换和操作的时候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即使会操作,但没有时间思考,达不到我学为我用的教学理念。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任务书,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后由教师辅助学生总结操作方法和操作结果,体会操作目的。

学生通过练习,能够体会到不同的用户可以拥有独立的帐号和密码,甚至每个账户都可以由自己的桌面和主题等。在做课堂总结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多个账户的真正意义在哪里?除了“我的文档”是相对独立的磁盘空间外,磁盘其他的存储空间(如E盘)的文件是否每个账户都可见、可用?布置课余时间的探索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家里的电脑进行查看。并把自己的答案,及时通过腾讯微博,交流经验和心得。

3 对中职信息课程的教学反思

3.1 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前,过于自信,认为老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稍微听听即可掌握。针对此情况,教师适当给与学生“打击”,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更加虚心听讲;

3.2 课堂中分层能够促进有效课堂,激发学生潜力。通过课外的探索任务,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分层,适时地对学生给与帮助和评价,正面引导学生,通过家用电脑让学生进行课后探索,给学生创造学习和讨论的环境,也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探索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

3.3 合理的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家用电脑进行探索,能有效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并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有利课堂教学及延伸。另外,学生的学习天赋也能够展露出来,便于选拔“尖子学生”,为兴趣小组选拔后备人才。

目前,家用电脑基本普及,正面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课外学习环境,按照学生层次,合理的布置任务、及时地给学生帮助和指导,对计算机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乔伊斯著,荆建华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浙江宁波 315801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在职业技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 下一篇:受众本位论视角下农民田间学校发展定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