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抗菌治疗,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时间:2022-06-22 04:42:49

优化抗菌治疗,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后,抗菌药物的出现是人类征服细菌开的开始,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80年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灵,为人类健康立下不朽功勋。抗生素不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并且使手术和某些肿瘤患者的感染得以预防、治疗,人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菌的有力武器。然而,近年来,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株,其中细菌的耐药性给人类带来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对人类的健康提出了又一次严峻挑战。

抗菌药物滥用存在3高2低的特点,院内感染难以控制

使用频率高 WHO数据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比例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用药起点高未按照抗生素治疗原则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用药,无指征地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医疗成本高“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临床合理用药遵循的四大原则。无依据的选用和采用撒网式用药现象非常普遍,是一种增加医疗成本的“非环保”浪费。

送检率低 我国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在用药前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

合理性低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生素,30%的住院患者经常接受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

滥用抗生素,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院内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高,全球每3亿住院人中有1 500万人患医院感染,其中1/10人死于院内感染,因此由于院内感染直接导致的患者死亡,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造成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每例医院感染者住院费用增加2 000~14 000元,仅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这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

研发新型抗生素困难重重,后抗生素时代提前到来。新药的研发需要>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时间只需2年,研发速度赶不上细菌耐药速度,不久我们将进入无药可用的“无奈时代”。

优化抗菌治疗,降低耐药,节约医疗费用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已经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了“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提出了“优化抗菌治疗”的倡议。最大限度地杀灭致病菌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目标,但存在对细菌耐药性和医疗费用问题考虑不足的缺点。

专家提出,首先“优化抗菌治疗”就是要强调“必须结合当地药敏资料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及治疗方案”,这样能有效降低耐药的同时节约医疗费用。其次,可以通过在安全范围内加大给药剂量、减少给药次数,可以缩短疗程。比如左氧氟沙星,以往是0.2 g/次,2次/日,现在可以0.5 g/次,1次/日。但这种措施不适用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对于临床上需要使用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头孢菌素治疗时,如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可以选择缓释胶囊,每天只需给药2次,却能像普通片剂、胶囊每日给药3~4次一样保证良好疗效。

以感染性肺炎为例,优化抗菌治疗方案

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初始治疗方案,就应该选用能覆盖社区肺炎常见病原体、不容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目前常用的有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或者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与红霉素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初始治疗成功率,又减少细菌耐药性。

用药2~3天后,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及疗效,进行评估,若检查结果符合初始治疗药物适应证,及疗效好,则不需要换药。若情况相反,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方案必须重视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等环节,才能获得确切疗效。临床医师在抗生素使用上往往是经验性用药,是否使用规范、合理,个体差异很大。基层医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达到知药善用,药用有效。

上一篇: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下一篇:心血管药物与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