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卓越并重

时间:2022-06-21 09:47:02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演进遵循公平与卓越并重的理念,力图让全体学生享有优质教育。为此,美国政府进行了持续地努力。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不顾内忧外患大胆遏制教育滑坡,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补偿教育为契机倡导教育过程的公平,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则强调高质量教育公平观发展为追求教育质量全面走向卓越。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演进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美国基础教育 教育政策 公平 卓越

中图分类号:G531 文献标识码:A

1追求教育公平与卓越的基础教育政策演进过程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教育观念不断发展,美国的基础教育政策也有了一系列的改变。但是在变化中总是围绕着一个主线: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朝着高质量,追求卓越的目标前进。

1.1内忧外患,遏制教育滑坡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处于下降之中,此时科技革命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对美国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美国对基础教育情况作出了反应,初步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理念。1981年8月26日,教育部长贝尔组织成立了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深入调查美国学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后来在1983年4月,发表了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该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基础教育质量不断下降,教育公平处于危机之中。同时提出了摆脱危机的途径,明确指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确保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目标。

总的来说,这个政策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在坚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对美国基础教育进行的改革,其目标是遏制教育滑坡,倡导教育公平。从此,关于基础教育公平性政策在此报告的基础不断前进。

1.2实施补偿教育,倡导起点和过程公平

美国在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上也将教育公平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1986年通过了《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案》;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了《残障者教育法案修正案》,把《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改名为《残疾人教育法》(IDEA)。这些法案一直致力于让残疾学生摆脱自身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使他们和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基础教育,这无疑体现了教育公平中起点的公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有权利向学校报告自己的残疾,而教师有责任对残疾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进行特别辅导,在公共设施上为学生设置“绿色通道”,制定符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安置计划。1997年修正案要求为14岁以上残疾学生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要对他们的转学服务需要进行陈述,可以说,这段时间基础教育对象开始不断扩大,主要是以实施补偿教育为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残疾儿童为中心,以实现教育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为法则。

1.3高质量的教育公平观

教育质量是评价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教育公平下的一种体现。因为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高质量的水平。1994年,克林顿总统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明确提出,“国会不论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年龄,国籍或社会阶层,为每个人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平等机会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政策”。力图使所有的美国人一开始便有同样的机会去获得同等程度的发展。

如果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是高质量教育公平观初露端倪的话,那么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就是美国高质量教育公平观得到了真正地确立,他把提高所有学生的教育质量作为最终目标。布什总统呼吁所有党派通力合作以加强和振兴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将联合国共同致力于加强教育发展,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断提高中小学的质量。每一个儿童都有权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每一个儿童都应该被提供同样的教育机会去帮助他们在未来获得成功――这是当今美国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育公平”的实质。可以说,这份法案使美国基础教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4基于公平与卓越

刚进入21世纪,美国联邦教育局于2001年发表了《2001―2005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围绕“确保教育机会公平,促进教育质量卓越”的中心使命。它设定了2001年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旨在改革美国教育体制,确保每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对其成绩获得高度的期望,该法则表明了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核心。但由于半年后“9.11”事件的发生使该计划最终终止,但是这个规划无疑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基础教育从公平走向卓越。接着,2002年编制了《2001―2007年战略规划》,其中提到,美国的教育体系虽然已经成就了一批优异的儿童,但是美国不能满足于此,任何儿童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美国之所以强调“平等”,之所以不让一个儿童落后,不是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卓越”,而是要求全社会的平等,甚至全体儿童的“卓越”。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特点

2.1以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的为主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严峻的教育形势对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产生了威胁,美国教育部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在基础教育的这一层面上,美国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回归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以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益为主线,旨在保证培养出质量上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正是这条主线的存在,使得不同时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政策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改革的内容也无不体现其连贯性与互补性,从而使其基础教育能够更好的发展。纵观近四十年的美国基础教育政策变化发展,出台的文件多而杂,但是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整个政策都是围绕确保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只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基础教育中需要改善的具体事项有所不同,因而制定出的具体教育改革政策也有所不同。应该说,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改革过程中确保教育政策的连贯性与互补性是其基础教育不断完善不可或缺的部分。

2.2政策的持续性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环境和教育热点的不同使得教育部门制定了适时的教育政策。可以说,基础教育政策在不断持续和深化的过程中朝着更远的目标发展。80年代,主要是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遏制教育滑坡而制定的一些基础教育政策。而90年代,美国联邦教育部开始参与基础教育的活动中,提倡人人平等,共享基础教育。进入21世纪,美国对基础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基础教育的方向转变为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教育高质量与卓越。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政策因时制宜,在符合本土文化的发展要求的前提,恰当的规划了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政策是一个不断持续和深化的过程。

2.3完善的法律提供保障

美国一直以来崇尚依法治国,在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关于基础教育中各项规定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并进行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的基础教育政策开始更多的关注于基础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倾向于有色人种、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通过法律给这些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计划,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补偿性教育,来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业成绩,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进而提高整个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

参考文献

[1]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 [美]费奥斯坦,费尔普斯.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孔艳静.二战以来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3).

[4] 单中惠,勾月.试分析21世纪初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4).

上一篇:《刑法因果关系新思考》续论 下一篇:刍议如何有效控制市政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