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拿来主义”

时间:2022-06-21 08:27:26

课堂教学中的“拿来主义”

摘 要 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简单“拿来主义”,要端正教学态度,增强使命意识。作为一名教员必须做好教学准备,用高标准衡量、检验和对待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要把是否有利于学员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健康发展,作为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拿来主义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人的教案、课件,可以拿来、可以借鉴,这是传、帮、带年轻教员,是提高教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拿来之后怎么办?是照抄照搬、死记硬背,看着别人的课件上课,还是有所选择、有所改革、积极创新?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其实却不容忽视。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认真查找问题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1课堂教学中简单“拿来主义”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他认为“拿来主义”不是一味模仿、全盘西化的拿来主义,“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如对如何拿西方的东西说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是说拿别人的好东西,要有辨别地去选择、去吸收,而不能全盘接受、囫囵吞枣,完全按照别的设计的路线前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员尤其是年轻教员却有不同的表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一些教员认为,老教授或优秀教员的教案、课件,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已经相当成熟、相当完善,没必要再进行改动;还有可能改不好,出现问题,岂不是自找麻烦,不如不改。于是乎,背一背教案,熟悉熟悉课件,就踌躇满志地走上课台,俨然当起了别人的“传声筒”和“录间机”。更有甚者,连“传声筒”和“录间机”都当不好,误解了“原版”的意思,偏离了原本科学的教学设计。再譬如对于“拿来”的教案、课件,不少教员也觉得不能照搬照抄,不能全盘接受,但由于自身能力素质所限,不知道怎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进行修改;也有的教员,怕改了之后得不到及时认可而不敢改,于是只能消极应付,依葫芦画瓢,简单处理一下,做一些改头换面的工作,但实质没变,还是在念“别人的经”,体现不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

上述表现不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是不具备扬弃与创新的“拿来主义”。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能力素质欠缺,不会创新。少部分教员有干好事业的愿望,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也很重视,认为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学内容已经陈旧过时,需要改革,但又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不知道怎么创新,一切在固化的轨迹中运行。另一方面是评价激励不足,不敢创新。有的教员认为教 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有风险的。改得好,成功即罢;改不好,得不到领导、专家、同事及学员的认可,反遭非议,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声誉,现实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就得不到高分,倒不如不改为佳。

2对策

要防止和克服课堂教学中各种简单的“拿来主义”,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强使命意识,自觉创新。克服课堂教学活动中简单的“拿来主义”,要端正教学态度,增强使命意识。心中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提高改革创新的自觉性。作为一名教员必须做好教学准备,用高标准衡量、检验和对待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要把是否有利于学员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健康发展,作为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当拿来别人的东西时,应该想到的是决不“照抄照搬”,一定要有所创新,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合理的改造。此外,还应大量收集资料,旁征博引,集思广益,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要让设计的教案和课件用鲜活的事例丰富课堂教学,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为自己的,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

二是提升能力素质,学会创新。首先,教员自身要主动努力、积极进取。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素质的内在动力与源泉。自身不努力,能力素质不会有本质性的提升。其次,要多向专家教授请教,汲取专家教授多年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再次,还要注意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提高教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员成长进步的一条有效途径。学会了教学反思也就学会了创新。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敢于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在现实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机制下,体现不出多少价值,很难得到量化的承认。因此,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员教学能力认定机制,对于大胆改革创新的教员,只要其改革的动机与目的是积极的,即使改得不是很成功,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要充分肯定这种创新精神并加以鼓励、引导和帮带。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应切实遵循军事教育的基本规律,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激励、督促和诊断作用。不仅要注重结果与效果的评价,同时,更应注重对教员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创新精神的评价。要建立一套让广大教员能在创新中得到快乐、尝到甜头、体现其人生价值的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

上一篇:在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探讨培养学生的方... 下一篇:利用积极情感,搞好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