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三化两性”的微型德育课程

时间:2022-06-21 07:05:24

创设“三化两性”的微型德育课程

从2009年起,我校尝试立足校情和生情,以学校为单位创设系统化、信息化、固定化、实践性、科学性的“三化两性”微型德育课程,将短短的午间15分钟打造成精彩一刻、快乐一刻、互动一刻,甚至是学生难以忘怀的一刻,取得一定的成效。据对全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显示,喜爱学校微型德育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全校人数的72%。

一、课程内容系统化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公民素养、两纲要求和我校“博学雅趣和谐”的育人目标,我们初步形成学校微型德育课程科目框架,从四个角度系统化梳理了“健康人生”“绿色校园”“人文沙龙”“异域风情”四个专题课程单元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11个子科目。(见下表)

课程综合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它克服了学科课程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缺点,有利于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和融会贯通。德育课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延伸到其它学科领域。因此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探索同一专题一个学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呈现,如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合作设计“公民素养”课程。或是同一专题在四个年段的不同学科领域交叉呈现,如“四大节庆”课程,为了使得全校学生在四个年段里得到全方位的学习,我们从普识、由来、美食、文学、习俗、音乐等方面系统设计,力求学生在初中四年不重复学习。

我校微型德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问题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一点。

二、课程手段信息化

学校微型德育课程的创新需要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由平面单向传播向立体双向互动的转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微型德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育过程充满“自主性”“开放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思维碰撞“激烈”,在课堂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德育资源。教师利用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加以适当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谢连琴老师设计了《“缩减三公”厉行节俭 从我做起》一课,用微视频解读中央提出的“缩减三公”政策,指出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午餐浪费问题,利用食堂走道、墙壁这样的隐性德育资源,图文并茂地配合广播展示《日本学生吃午餐给你的18个启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

这学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捷、高效、透明的特点,在校园外网建立一个互动式、开放式的信息平台,让每个学生有账号就可以参与学习。其目的在于赢得学生更多的关注,实现动态课程互动、体现课程效果的延续、营造舆论导向和评价课程质量。网上开设了网上论坛,课前一两天教师先在学校大厅公告并在外网平台相关德育论坛讨论题,通过关注、发帖、讨论,捕捉即时成效,形成价值判断。以此作为校内微型德育课程的教学资源,使得课程从静止走向动态。

2013年2月,我校于校园内网平台搭建了“微型德育教案资源平台”和“微型德育视频库”等两个微型德育资源库,方便老师们整理、共享相关课件、教案、视频,也方便师生在校内随时取用微视频资源学习。

三、课程时间固定化

我校原有的“午间广播”时间不固定,有长有短。

我校曾经就课程时长对学生进行调查,单选“5分钟”的是23.76%,“10分钟”的是35.47%;“15分钟”的是21.99%;“20分钟”的是15.89%,差别不明显。参考兄弟省市15分钟的做法,综合考虑学生问卷和访谈结果,结合午间休息时长,采取15分钟作为微型德育课程时长,取“精彩一刻”之意,希望在午餐后的休息时段,带给学生精彩的“精神大餐”。

2013年2月起,我校将微型德育课程作为一个拓展课的科目,纳入学校拓展课的常态化管理。学校将四个专题的微型德育课程固定排进一日作息时间表,保证每周一、二、三、五的12∶45~13∶00对全校六至九年级(九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开放。从每学期第3周开始,至期末考试前两周结束。

四、课程形式实践性

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既有学科性德育课程之形态,又具备活动性德育课程之功能,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我校在设计和实施时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这些兴趣和需要精心设计专题教育和安排实践体验活动,把活动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引导学生开展助困、助残、助老、环保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课程实践上体现间接与直接的融合。通过部分学生前期参加学校各类“博雅课程”的探究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再通过微型德育课向全校学生汇报辐射学习成果。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通过组织、引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其身体力行、榜样示范都是隐性德育资源,伴随课程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校风气。

五、课程评价科学性

真正的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其评价应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实施等多方面的评价。我们采用新生前测问卷、毕业生后测问卷、学生代表座谈、全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班级参与度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本身和学生收获多角度地评价课程效果。

新生前测问卷分析。在2012届六年级新生入学之初,我们对全年级179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新生在进行午间微型德育课程学习之前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和调整课程设置,也有利于在三年的学习之后对比学生学习的增长情况。

全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我校历来有面向全校学生问卷调查当年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家委会统计分析问卷结果的传统。2013年的问卷调查,我校从午间微型德育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时长三个角度,设计了三道问题检验课程效果,全校660名学生参与满意度调查,学生喜爱的专题有两项过半数:“西方礼仪习俗”62.28%,“心理健康”53.77%;包括初三在内,班主任组织收听收看的班级达到66.77%。

学生代表座谈。我校于2013年12月组织各班代表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于课程的建设性意见,从“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课程”“什么是有用的内容”“你希望新增加什么内容”“微型德育课时长”“微型德育课实施的问题”等问题中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供老师们下阶段优化课程以参考。

直接参与学生评价。各位任课老师对参与微型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评价,并每次记2小时志愿者服务时间,使得评价真正与学生初三综合测评挂钩。

班级参与度评价。我们每学期末对班级参与度进行考评,由行政执勤老师检查打分统计,并将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计入志愿者服务的时数,一起作为班级期末考评的参考依据。

课程实施5年来,我们探索出微型德育课程这条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德育途径。精彩的微型德育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变化,“华四”学生在校内外学习实践中展现的行为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意识、主流价值判断和国际视野等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和普陀区首批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作者单位: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

上一篇:“说谎”的真相:心理认知不等于道德品质 下一篇:这三年,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