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21 03:08:30

浅析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大学生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信仰教育的环境日趋复杂,内容脱离现实,方法呆板单一,过程存在矛盾等。进而提出对策:优化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模式,提高信仰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信仰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对策

信仰教育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集团、个人根据国家、民族、社会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个人需要把自己确定或倡导的信仰通过教育途径传授给受教育者,企图影响受教育者信仰的形成和信仰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我国,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即教育者有机会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觉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需要,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现实中,我们看到信仰教育实效与所要达到的目标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利益、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及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的信仰也多元化,这一方面凸显了大学生信仰选择时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也导致了大学生信仰的世俗化、庸俗化,并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信仰迷失与信仰危机。针对此现象,高校只有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够重构大学生信仰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与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利益分化和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凸显,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各种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环境日趋复杂

从社会层面看,市场经济使经济理性不断地扩张,蔓延到政治、道德等生活领域,使人们的信仰倾向于实用和功利。从学校层面看,曾经纯洁的校园完全纳入到市场范围,店铺、广告、营销无处不在,教师、学校也难以抵挡市场经济的诱惑,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渗透到校园,触动着大学生的心灵,出现了急功近利、不思进取,渴望不劳而获,吹捧信仰无用论,功利化倾向突出等现象,使信仰教育愈发困难。

(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脱离现实

当前,高校实施的信仰教育主要内容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但信仰教育是关注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追求、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使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其内心充满困惑、迷茫甚至部分大学生会选择轻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大学生信仰教育过程中我们关注到更高层次的信念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追求。当他们步入社会时,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法指导他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内心矛盾,无法使他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可见,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上,应密切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单一刻板

在高校,“两课”是实施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但“两课”采取的模式是直接或间接地集体灌输,并没有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及专业特征来分层次、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两课”采取的讲授方式大多是一言堂,教师照本宣读或将中央会议、文件加以宣传,使学生心生反感和厌恶。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及课堂讲授使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减弱。

二、 解决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模式

首先,信仰教育离不开言传身教,父母及其长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肩负责任,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观念及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观。其次,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地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建立网上信仰教育的宣传阵地,开展网上理想信仰讨论,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风人性化的网站。最后,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坚定不移地搞好国内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努力营造和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增强信仰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除要充分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当前,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之也出现了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和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法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能回避这些问题,直面现实才有说服力,只有解决和回答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和困惑,才能赢得大学生的真心信仰。另外,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防止只言片语的误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四信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信仰教育能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信仰追求。

(三)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性的原则,采用画面,声音,视频于一体的传播媒介,结合社会时事新闻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丰富的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要集中精力开发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网页,宣传主旋律。同时可通过网上和大学生就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思想问题和社会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使抽象死板的信仰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此外,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主题辩论赛、体验革命精神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拓宽信仰教育的渠道,提高信仰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之,科学地分析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是实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和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则是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正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谢成宇、侯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2).

[2]于淑秀、张威: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和方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3]林晓、梅萍 :建国以来大学生的信念变迁与历史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1(23).

[4]王学俭、李东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5]陈跃、莫小丽: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徐黄生: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与时俱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7]刘建军: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上一篇:浅析宗族的发展 下一篇:浅析西汉政府安置匈奴于上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