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纵横扫峰峦

时间:2022-06-21 02:13:12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两句著名的话:“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意思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圣人、贤者,应该把握着道,只有这样去接应万物,品味山水万象,才能得与“道”通。“澄怀味象”指体验到山水之神,如果不能“味象”,也就谈不上得山水之神。现在的山水画家多如牛毛,大多停留在以形写形的初级阶段。物、我不能合一,自然也无法在笔下写山水之灵趣了。文永生的山水画,多是逸笔草草,恣意纵横,而质有灵趣,画有意境,轻轻松松的挥写中,活跃的生命跃然而出,这是其高处。

文永生生于四川蓬溪,蜀中不乏高山峻岭,但更多的是绵延数百里的浅丘低陵,竹树林泉幽寂,房舍村落纯朴,远离喧嚣而有清逸脱俗之意韵,这种朴拙的乡土文化氛围,清纯的风俗人情,使他的笔致中多了几分灵秀和稚拙,也使他的画少了几分世俗和甜媚。文永生先写字,后学画,蜚声书坛在前,崛起画坛在后。他的字,稚拙自然,随意颠倒中趣味盎然。誉者以为取法谢无量,其实是博取众家而后“生”,因“生”而“拙”,因“生”而“趣”。他的画,也是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去悟千山万水,用笔也是“生”,以风格求之,必谓不合“法”。用笔是文永生的强项,他能准确地掌握以何种笔法写出一根线条的强度和力度。他的山水画,以线立骨,骨体清刚遒健,而山体的描绘,随笔赋形,轻重疾徐信手挥写,不经意中山景灿然而露,烟云得气而奔。他从不满足于传统皴法中反复勾皴与堆积,而是根据心灵的感觉,让墨笔去吟唱酣舞。所以,要想在他的画中找到古人某家的影子很困难。因为他是以自己的体悟表达一种情感的律动。

其实,文永生在古人笔墨中浸淫已久,石涛、及近代的黄虹宾都是他心仪的大师。他也认真研习过名家的笔法,甚至将四王的山水取其一角临摹,一树一石分解体察,但摹习古人的笔法语言并非为了陈陈相因,而是为了有所创造。故待到他动起手来,一切古人笔法都得退居脑后,而从笔下奔脱而出的是他自己的“语言”。文永生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创性。创新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个性。他精彩的画倒不是那种世人喜欢的青山绿水,而是略呈粗头乱服的写意山水。他曾画过泰山记游图,不着色,是湿墨山水。除了几根刚健的线条勾勒山体外,画面的其他部分都是湿笔皴擦。焦墨干笔皴擦,古已有之,古今画家常用之,“湿笔皴擦”,就是文永生独创的“语言”。浓浓淡淡的散点,甚至墨块从他笔下流出,聚向为石,堆向成树,莽莽苍苍,繁繁密密,看似无意而有情,看似无法而有法,从上至下渐次展开,水墨淋漓酣畅,气韵生动而焕然,而墨点水点略露透气的空白处,似云似烟地涌起来。满面空,实而灵,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用这种笔法画泰山,既传达了泰山的厚重与博大,也间杂着蜀山的灵动与秀气,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他画吴镇诗意图,也是以笔蘸墨扫出几层远山,扫出飘浮的云朵、树林,简简单单中,山水之精神远出。

山水画夺人心魄者,境也。故中国画历来重视画之意境。以为画之高低就在意境之高下。李日华论画有“三次第”,一曰身之所容;二曰目之所瞩;三曰意之所游,并认为“绘事必以微茫惨澹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未易证入”。微茫惨澹的妙境是不求形似,抒写性灵的画境,耐人寻味,“意”就逸出了形外。李日华把这归结为“性灵廓彻”,即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的胸襟。因为只有摆脱了名利的羁绊,才能保持闲适的“天性”。故意境,既关笔墨,也关人品。文永生澹泊自守,故他的山水画意境清远,属清俊秀逸的风格类型。他不耐修饰,不喜弄巧,他的天性也不属于范宽那种浑厚雄伟的气度,他的审美趣味是追求清新的韵致,赏心于幽鸟相逐的雅致,故其笔墨,是在自然中求“生”,在轻松中求“远”。他的画境常常是烟水迷蒙中的幽远,是高山临水的清寥。他点染物象,约略求似,以得神为归,故要在他的画中求蜀山的真山真水是不可能的。他的山水是情绪化、意象化的胸中山水,似与非似中有其意趣在,故是艺术之远境、逸境,是其意所游之境,故是文人写意画的一种。

文永生的山水画在走向成熟的发展期,因而并不是完美无懈的。用笔的随意是其长,但在中国画十多种皴法之外再创造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也非常之难,故他的创新仍然充满着探索的艰辛。他画的简略是其长,但有时过简,就容易陷于薄,而清而能厚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幸他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宽阔的艺术视野以及他的才气和灵气,定能使他在山水画上再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上一篇: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诗情源因笔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