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1 07:20:40

浅谈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摘 要: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小学生厌学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孩子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影响因素。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生厌学;外部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15-01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导致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放任自流。农村的家长有好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做生意,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过分溺爱。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就全部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

2.学校因素。在农村读书,在时间上不像城市里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他们上午和下午放学之后,大多书包一丢,或去帮着大人干农活或者玩耍去了,很少有人主动去读书。这不能怪孩子们,在城市里孩子们读书有许多人去监督着去做,而在农村,没有这方面的环境。

3.社会因素。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无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过去,村里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十分光荣的事。如今,村里人并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相反,他们反而认为孩子早挣钱早找工作更好,考上大学,高额的大学学费,大学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增多,已使大学生们不再充满神圣的光环。吸引农村小学生的偶像破灭,在学习方向和目的上造成很大影响。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由此可见,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学生落后了、厌学了。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具备,但只要你平时多学习,还是能提高自身的水平的,要明确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前应积极备好课,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善于煽动学生的情绪,做到声情并茂。老师除了提高内在的素质之外,还得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你的课堂够精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的偶像,又怎么会不爱听呢?又怎么会厌学呢?要重视作业的布置,做到少而精。不能只是简单大量的抄抄写写,要减少作业量,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作业。

2.让学生感受关爱,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3.搭建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树立上进信心。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例如:某学生因学习困难平时不爱说话,但老师发现她性情文静,朗读语音好,就吸收她为校广播站播音员。在教师的鼓励和辅导下,她的特长得到发挥,工作认真主动,进步很大。她成了学校的“小名人”,厌学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4.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