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树一帜

时间:2022-07-22 09:12:25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树一帜

(安定区福台路小学,甘肃 定西 743000)

摘 要: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语文阅读中要让学生解开束缚,读入精髓,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4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主人公。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指导朗读,不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让学生读中去悟,悟中读好,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如果课堂上老师惟恐讲少了而使学生理解得不深不透,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过多、过碎甚至超出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分析挤占了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夺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这种肢解课文的讲解,使文质兼美的文章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魅力丢失了,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学过后,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朗读过程中,语文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思想,语文语言的声调,语气以及词汇表达的丰富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说话生动而有表情,从而形成和发展表达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构件以读为轴心,以读带训,以读带练的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机会,创设情景,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读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文妙理,体味作者的深思妙笔,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章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其中,从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爱美的情趣。

三、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激发阅读兴趣,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四、注意阅读积累,保证读有所得

“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要读写结合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实效。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开始,积累语言材料,并结合自己平时所学及生活体会,就用词、描写、表达等方面谈谈自己对所摘录内容的体会。读与思共,读与思随,没有思考的阅读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他们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教师还应该创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收获的乐趣。如展示学生中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读书征文比赛,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并激发更多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读书笔记,以此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

总之,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喜爱阅读,在阅读的天地里健康发展。

上一篇:中职数控专业的有效性数学教学 下一篇:浅议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