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服装与纺织专业本科生纺织材料学合班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时间:2022-06-21 05:26:02

针对服装与纺织专业本科生纺织材料学合班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摘 要: 纺织材料学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课程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由于学科差异,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很难理解纺织材料学中的一系列专有名词,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纺织材料的最终应用形式缺乏直观认知。因此,如将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班教学,以服装面料为认知结合点,改革纺织材料学的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整合新型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考核形式,使两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知识层面和理解能力上得到互补,将更加有利于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合班教学 纺织材料学 教学方式改革 服装工程与设计 纺织工程

1.引言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在高分子纤维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纺织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生产、研发新型的服装用纤维材料提供理论支持。由于纺织材料的应用已经很接近最终消费者,因此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内容极为丰富,综合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纤维成型、纺织学、心理学、市场学、人体工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1]。纺织工程和服装工程与设计的本科生都需要学习这门基础平台课,是培养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关键课程,为其后的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然而,目前的教学手段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各大高校在为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作出努力,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但是,紧紧围绕教学手段的创新已不能产生新的火花,只有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2]。虽然《纺织材料学》课程会面向工科类和设计类的学生同时开设,但是根据招生和专业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及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素养的本质差异,很难将该课程系统地、完整地传输给学生,最后造成设计类学生更加偏重材料的视觉和服用舒适度,而工科类学生则偏重材料的本身性能,忽略了其最终应用目的。因此,针对纺织材料学课程,有必要将两类学生进行合班管理和教学,在有目的地规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使两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产生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互补,综合学生的素质特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兴趣。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设计类学生兴趣点

《纺织材料学》课程内容设计领域极广,从纺丝、制造、印染到后期的设计、风格影响,学生很难抓住其中重点,教师也不易理清教学思路;尤其在对设计类学生教学时,学生缺乏相关的物理、化学、高分子成型等理论基础和知识背景,也缺乏必要的工程训练,对于课程中专有名词、合成技术和制备手段非常陌生,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实[3]。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步骤可大致总结为由高分子纤维到纱线,再到织物和面料的讲授。很显然,这些内容都集中在基础知识点的传授,内容枯燥。不难想象,如果在课程中,将过多的授课时间和精力放在介绍理工科基础和材料合成、制备和性能上,就会抹杀设计类学生的创造性。艺术类学生最想知道的是这门课和自己的服装设计有何重要联系,也就是如何更好地使用面料。相反,工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敏感,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则无可厚非,学习这类知识也是工科学生的特长。

合班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更新教学内容的设计,创新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侧重,选择性地淡化某些不直观的、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及调动工科学生的主动性,由教师向学生传授过渡到工科生向设计类学生的传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到达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这也是合班教学优势之一。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与服装设计和加工密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材料学课程时,能够与其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4]。

合班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全盘否定和简单的替代,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两类学生不同的专业关注点和理论及实践基础,使他们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这样,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能够在知识结合点的带动下,使两类学生同时参与到课程的教授和理解中。例如,将结合点设定在面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上,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作为服装设计与面料基础,面料的外观质地、性能等是设计类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面料表观特点则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由此引导学生关注面料的组成、纤维的分子结构对其回潮率、耐化学性、纱线加捻对面料质地的影响等,在提高设计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并未弱化工科学生对材料本质特征的理解。

可以在课堂上,将常用的面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认知学习。学习小组的构成包括工科生和设计类学生,其关注点有所偏重;再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式教学,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两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更能够加深设计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工科生在研究面料和纤维基本特性的同时,下意识地考虑这些基本特性会对其最终应用产生何种影响。最后,通过讨论和讲解,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这种以面料为结合点的合班教学模式,突出了纺织材料学教学的核心目的,使设计类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基本性能,为将来的设计打好基础,使工科生能够更加明确研究及开发材料的目的。以面料为结合点,强化了材料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的锻炼,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意义与精髓。同时保留了原教学体系中对纤维、纱线等较抽象的理论的讲授,更体系化地将知识脉络展现在学生面前。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整合新型教学手段

合班教学模式,依然无法脱离课程讲授为基本手段,因此,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5]。这些手段和方法还需要配合现阶段的教学平台建设和可操作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将成为改革服装材料学课程的重点,以面料为研究重点,通过、解剖、分析和辨识等过程支撑教学的实践性。这里所讲的面料辨识并不是将其抬高到决定服装材料学教学成败的高度,但在教学中,其作用和意义同样显著。纺织材料学课程虽然涉及的内容繁杂,所牵扯的学科较多,但是在明确教学的重点后,可以将其看做一个整体。尤其是对于合班后的学生,教师不仅面对的是具有各自专业知识的学生,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和实际知识体系,因此,需要把握住课程大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围绕教学目的,优化筛选知识点,突出教学重心,讲授主次分明,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抓住重点,减少直至消除对本门课程内容繁杂的偏见[6]。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必要创新。具体陈述如下: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教学内容,如纤维、纱线和织物组织结构,采用形象化教学方法,根据艺术类学生不易接受枯燥的数据和深奥理论的特点,给学生展示实物及图片,利用“实物感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7]。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的同时,通过合班教学模式,将课程逐渐向研讨课方向发展,让两个学科的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成长。由此,合班教学无疑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灵活的思辨精神外,也需要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功课。同时,这对教师的素质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在该方式下有利于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针对面料的特性和质地,以及为满足不同服装风格的要求的前提下,面料纺织材料需要尽可能地提升其后期处理、加工和使用性能。能够作为纺织材料使用的原料来源包括天然聚合物类(棉、毛、麻、丝素)和合成化纤(涤纶、锦纶、丙纶、聚氨酯纤维),从质地上讲,棉织物纯朴、大方;自然麻织物硬挺、粗犷、豪爽;毛织物沉稳、高雅、端庄;丝织物华丽、高贵、飘逸[8]。这些形象的感官对于工科学生极具新鲜感。通过形象化的展示,可以加强艺术生对面料的实际感受,而不再是对书本上枯燥的理论认识。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问题的解答不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在理论上,工科生足以回答设计类学生的疑问,而设计学生则能够直接告知工科生面料的具体使用要求和设计理念的融合规律。例如,在讲授服装面辅料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在已给定的环境条件和要求下以小组形式完成面辅料的选择与搭配,设计类学生画出时装效果图,而后根据纤维、纱线、织物的知识,工科生则对应效果图为面料选择织物材料,并进行搭配和说明选择理由,然后先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说明。

与传统的教学改革相似,需要将课堂延伸到工厂、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了解纱线、织物的组织结构、染整工艺等,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不断接触各种纤维材料,感知积累;定时参加纤维面料展览和进入大型商场对中高低档纺织品进行调研和信息分析,了解最新的服装面料资讯与高科技服装面料的发展现状,把握时尚动态,跟进服装材料学研究前沿,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当今最前沿的服装潮流,利用各种分析、测试和绘图软件,在编辑组织结构的同时,进行不同材料的织物外观的模拟,甚至通过实物增强知识的可视化、系统化,丰富单薄的碎片知识,扩大教学容量,让艺术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趣味性,激发学习欲望,促进自主学习。

4.结语

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合班教学,发挥设计类学生与工科生自身特长与背景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并采用当今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与考核机制,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与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航,赖秋劲.服装材料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曾家驹.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1(2).

[3]李中元.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浅析――基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6).

[4]李艳梅.《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2).

[5]朱敏.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性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1(4).

[6]罗军.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学论坛,2013(5).

[7]姚桂珍,钱F.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8]许颖琦.实践性教学在服装材料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2(11).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

B2013135)。

上一篇: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之思考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