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反传统”

时间:2022-06-21 03:28:47

浅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反传统”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迅速发展,风云变幻的时代,是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融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倡导复归传统,在传统中求变,求发展;另一种是质疑甚至是反对传统,认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代,应用西画改变中国画,创立一个全新的画种。

对于这两种说法,我不想多加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完全抛弃传统,只是一味的自我创造,那无异于在建空中楼阁,他所创造出的作品绝对是不堪一击的,甚至都不算是中国画。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的继承传统,那又无异于等于慢性自杀,试问你画的再好又岂能超过传统,诚然传统中国画最鼎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于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同时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上进行改造,并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艺术语言。对于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大师而言,他一定要学会“反传统”,这个反传统并非是完全背离传统,而是在认识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审美方向,市场需求等方面对传统的一个“再发现”过程,当然在这之前他要先认识传统。

一:何谓中国画的传统

从魏晋南北朝起,中国的绘画历经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两千多年的发展使中国画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它艺术的完整而又独立的艺术体系,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个性。它所特有的美学观念和笔墨技法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即以儒家为主、道释为辅的思想息息相关。

对于传统,上海大学的徐建融教授认为有两种。抛开他对明清传统略有偏激的看法之外,我将其总结如下:一种是唐宋正规传统,画家以平和的心态,或教化,或自娱,讲究法度,惨淡经营,以形写神,创造出或富丽堂皇,或天真平淡的作品,如吴道子,张萱,范宽、郭熙等人的经典之作。这一时期的传统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大抵以“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为主,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另一种是明清文人画的传统,画家以强烈冲动不平的心态,或愤世发泄,或入世媚俗,不讲法度,随意生发,一挥而就,翰墨游戏,粗野不求形似,创造出一种体现画家心境的独特意境,如董其昌,山人、石涛、四王等人的铭心作品。这一时期的绘画追求道家逍遥思想,作品也以“聊以自娱“的个人功能为主,追求不似之似,注重笔墨技法,对画家的文化素养要求颇高。

关于中国画的审评标准,古人也做了不少总结,其中以谢赫“六法”最为系统。是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应物象形,传移模写”是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介入,人们对于传统渐渐出现审美疲劳,艺术家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出路来解救中国画,此时就出现了“反传统”。

二:中国艺术家的“反传统”之路

确切的说,“反传统”并不是在近现代才开始兴起的,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有传统的地方就有反传统。就拿线条的运用来说,东晋顾恺之,以高古游丝描,独具风貌;南朝陆探微以“密体”艺术形式著称;到梁朝的张僧繇,其创“疏体”与陆探微的“密体”相对立,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唐朝吴道子,继承和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又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吴带当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至北宋李公麟,则将白描人物发展到顶峰。

再如徐渭,石涛等人更将这种“反传统”进一步发挥,发展至近现代则尤为突出。

至清末民初,国力衰微,列强入侵,面对新世界,有识之士感觉处处不如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看法自然也不例外。徐悲鸿认为 “中国画学之颓败,今日已极矣。”他从物质条件出发,认为中不如西,同时反对临摹古人,要用西方科学方法写生。徐悲鸿一再强调西方的写实,并认定素描为“惟一法门”,所以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画前所未有的写实,结构,透视,明暗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徐悲鸿开启了中国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之路,自此以后,各种“反传统”的中国画纷纷涌现。以林风眠为首的一批画家,以西方新兴的现代主义艺术为基础,意在创造中国画的新样式:而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人则以继承文人画传统为主,同时拓宽视野,立意改革,进一步发掘文人画传统中的精华,使传统文人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大抵是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家们也以成教化,助人伦为己任,如方增先,刘文西,钱松堑热嘶蚋韫λ痰拢或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时期的中国画注重内容大过形式,笔墨,结构都不再重要了。

至当代,艺术家们对于“反传统”的表现也越来越多样化,怪异化。如田黎明,朱新建,吴冠中,何家英,徐冰等人,可以说是各有特点,百花齐放。对这一时期的审美水平,品评标准很难做一个清晰的界定,大众化,雅俗共赏开始进入画家的美学观念里,对艺术的品评又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市场,而且这个标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很难预见未来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怎么变化,怎样创新,认识传统是必须的,“反传统”是必要的。

三:“反传统”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创新

变则生,守则死。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冲击,如果中国画只是固守传统,一成不变的话诚然是不行的。所以在其探索过程中,所有试图创新的想法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如果有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捷径可走的话,我们又为什么要选择弯路呢?“反传统”就是这样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可以说,“反传统”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与发展,是最好的创新。

中国绘画史上,凡能称得上伟大的,创一代新风的大画家,无不是在熟悉传统后,进而“反”传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前面所提到的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石涛有言“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在这里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又言 “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此处则着重强调了传统的重要性。综合而看,想要创新,想要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就要学会“反传统”,聪明如石涛尚且如此,何况吾呼?

前面已经说过,“反传统”并不是完全背离传统,而是首先要弄清传统,也并不拒绝吸收借鉴一切传统,达到“借古开今”的目的,而是对传统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的一种“再发现”。这种“再发现”也需要艺术家对于时代有一种强烈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如果在兴起一种风潮之后你再去模仿它,超越它,那你做的再多也已经晚了。另外,在你具备了前瞻性,有了一定的思想之后,你还要学会将这种思想转化为成果,让你的思想变得清晰可见。而想要具备这些,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素养,这就要求你对传统的充分认知了。所以说,传统是“反传统”的基础,“反传统”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创新。

有了这种认知,我想在以后的创作学习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你找不到自己的风格,那好,你可以在你欣赏的作品中找到一个点,然后加注一些自己的想法加以改变,这个想法可以表现在构图上,用笔上,色墨变化上,题材内容上等等。

中国画是以中国这个国家而命名的,中国画的经典的传统也被世人高度认可,希望在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冲击下,中国画能保住自己的特色,通过“反传统”的创新将中国画的主流再次推向世界艺术舞台之巅。

上一篇:《韩非子》君臣关系研究 下一篇:室内空间设计中形式语言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