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漫长的底部构筑阶段

时间:2022-06-20 11:54:59

5月23日的暴跌行情,彻底打破了沪市原本在2850点附近形成的整理平台,大盘明显下了一个台阶。此时,那些曾经很看好的声音没有了,也没有人去转述美国高盛关于下半年中国股市将出现“疯狂上涨”的预言了,社保资金斥资100亿元投资股市的消息也失去了冲击力。与此同时,对后市彻底看空的声音甚嚣尘上,认为会跌到2400点的已经不算是有想象力的观点了,因为已经有人看到了2000点之下。

负面因素主导市场

应该说,今年以来股市走势确实不好,但是,大盘是否会跌破2500点,乃至去考验10多年前就到过的位置?在笔者看来,大盘不至于会跌那么多,后市更有可能在一个相对低位徘徊一段时间,寻找并构筑底部。换言之,即便股市本身还有做空能量没有完全释放,但接下去更可能是以时间换空间,进入为期不短的弱势整理阶段。

今年的市场背景比较明显,就是通胀居高不下、调控不断加码、经济增速回落。也许,问题与前两年的货币过多投放有关,也与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涨价时期有关。但不管怎么说,通胀是目前影响经济运行的最大问题,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真正解决。

面对高通胀,政府的做法只能是采取紧缩政策,避免由于流动性过剩而推动物价上涨。因此,就会不断采取调控政策。经常有人想象调控政策会不会出现松动,甚至把央行恢复发行三年期票据视为不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前兆。但事实证明,这些全是误读。在目前的条件下,调控不可能有任何松动。

在强劲的调控政策下,市场上资金减少了,就必然会影响到实体经济。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反映,现在的处境与2008年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这些情况可能是个别的,但调控导致经济增速的下滑是必然的。汇丰银行统计的5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1%,这很说明问题。

一方面有很强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调控,还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减速所带来的冲击,股市的表现自然是很难好的。从这个意义看,指数跌破2850点,向1月份的2664点靠拢是很自然的。如果因为某个因素跌得再多一点,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利空因素充分反应

但是,这并不代表股市还有非常大的下跌空间。人们需要注意这样几个现象:第一,虽然通胀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翘尾效应在7月份基本消失,通胀水平应该不会再进一步走高,这可以改变一些预期。

第二,现在投资者不是对调控没有思想准备,而是有的时候会心存幻想。目前,恐怕对调控的认识都是很充分的,对于年内还会升几次息,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到百分之多少,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所以只要不出现意外情况,整个政策环境都是可以预期的,而这种预期已在当前的股市走势中充分反映了出来。

第三,经济增长放缓幅度目前看还是比较有限的,即便是GDP增幅降到了8%、9%,也就是回落了一两个百分点,时下很多股票的跌幅早已超过了这个幅度,因此不会严重影响估值。只要不出现2008年的那种经济“失速”现象,那么对于增速放缓的问题,似乎也不必太过担忧。

现在股市的下跌,实际上是把在未来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利空都当作正在发生的利空,进行了强烈的反应。这种反应有其合理性,但也有点过头了。所以,这几个交易日实际上已经把上半年的下跌行情集中在几天内走掉了,后面未必会再大幅度下跌。

对国际板过分恐惧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导致股市快速下跌的还有人们对开设国际板的恐惧。这里不去探讨国际板本身的事情,只是要明确一点,即如果股市稳不住的话,国际板是难以成功推出的。反过来说,如果想把国际板搞好,对于现在的市场是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扶持的,比如增加流动性等。因此,国际板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推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市场的冲击也会逐渐转弱。无视国际板对行情的影响是错的,但任意夸大这种影响,也是不实事求是的。

总之,股市目前利空不断,风险在充分释放,下阶段再大幅度调整就不是很现实了。当然,在市场整体环境没有根本好转之前,反弹或者上涨是谈不上的,因此大盘将进入一个漫长的构筑底部的阶段。

在这个筑底阶段,不排除交易重心还会下移,但是空间有限。不过,由于筑底将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大家对于持续的弱势整理格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上一篇:通胀依然严峻 政策还会从紧 下一篇:谁造成了创业板的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