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三感想范文

时间:2023-10-04 09:53:59

进入初三感想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情感;内生动力;策略;运用

学习情感是学生主体数学认知、实践探究、发展进步思想的根基和根本保障。只有良好、积极的学习情感予以支撑,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深度、参与程度和探究效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主体的学习内生动力培养和激发更为重视,鲜明提出“快乐学习”、“愉快学习”、“轻松学习”的课堂教学奋斗指向。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强化课堂讲解、习题练习,轻视情感引导、组织学习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初中数学教师要达成学与教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学生主体的情感激发这一“工程”,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将学生内在情感予以充分激发,为师生互动、生生协作深入推进、取得教学实效,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鉴于此,本人现就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内生情感的策略运用做一简易的阐述。

一、以心交心,触发初中生能动学习情感

常言道,人c人在一起是团聚,心与心在一起是团队。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为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只有与教师进行进同频共振、积极互动、深入交流,才能实现学与教的有效推进。这就需要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参与情感,能动的互动欲望,面对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积极呼应、主动配合。而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生由于与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爱屋及乌”,对其所任教的学科心理予以排斥,提不起情趣。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与初中生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以自己的诚心和热心,与初中生进行深入、有效的交往,与他们进行情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发展,同时对初中生思想上的消极情感、生活上的困难等方面,尽自己最大能力予以关心和帮助,让初中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内生“亲师”“尊师”的思想,从而将其内化为主动学习探知所任教学科的积极情感和自觉行为。

二、以奇制胜,提振初中生主动认知情感

学习情感的激发,仅仅依靠语言激发、关系建构难以达到目标,必须紧扣学生“情感发展区”、“思想敏感区”,设置具有矛盾性、疑惑性的问题或事例,让学习对象在认知冲突和矛盾疑惑中,树立主动探知的强烈情感。课堂教学必须展示和呈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应该实施和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主体对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充满浓厚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特性,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借助于现代多媒体器材予以直观动态呈现,让初中生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耳目一新,内心受到刺激。如“四边形”章节教学中,教师在四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异同点讲解中,如果以口头讲解,初中生不容易掌握和认知,同时主动探究的情感也未能得到有效提振。此时,教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功效,利用电脑、投影仪以及制作的教学课件,将四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动画、变化的运动状态,在直观对比、有效展示中予以具体呈现,让初中生受到深刻的认知教学,从而全面认知内在关联,形成积极学习情感。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能够颠覆他们的学习观念,并促使他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探求事实真相。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向初中生提出“三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不是一个真命题?”,组织初中生进行集体思考分析,学生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此时,教师提出“三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则一定相似?”问题,有的初中生受到习惯性思维认知的影响,提出肯定的观点。而此时有的学生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针对初中生认知上存在的不同观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该节课的学习实践。初中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以及矛盾认知的促使下, 主动参与和开展实践活动,为有效讲解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三、正面评判,催生初中生内在积极情感

初中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群体一样,具有强烈的“崇师”心理,对教师给予的评价和点评十分在意和重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的进程中,要很好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教学手段,坚持正面评价、积极评判的观点,充分尊重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成果,对“闪光点”予以表扬,对“缺陷处”给予指导,最大程度的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初中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采用评价教学的进程中,不能以偏概全,在正面评判的大环境下,针对初中生出现的不足,应予以点明,指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努力的重点,使初中生在正反对比,科学评判中,找准位置,保持积极情感。

总之,学习情感的激发,是各个学科、各位教师必须履行的根本职责,也是有效达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联系主体情感特点,科学施教,推动初中生在积极情感状态中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卢之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策略[J];成才之路;2013年第32期

进入初三感想篇2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教学应用;必要性;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采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的,一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二是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但是,学生通常不重视这门学科,一些政治老师也认为这门学科并非重要学科,不必耗费太多的精力,通常敷衍塞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全面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要求,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教师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尊重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情感教育就更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

1、初中思想政治课已被传统“应试教育”逼成了“背多分”

在中考、高考面前,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地位、目的以及学科性都变成了“分”,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被“分”的实利主义取而代之。没有人考虑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价值,更不会去想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意义。而是认为考试背一遍,平时无所谓。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和深入了解,轻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

2、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违背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1)初中生自控能力弱。上课不注意听讲,一心二用,易被外界事物影响。(2)学习方法不科学。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不重视学习的基本方法。(3)意志薄弱,挫败太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对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一学就厌。

3、受到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考验和冲击

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下,应试教育的思维已成为定式。对思想政治课没有摆正位置,端正思想,理清思路,创新教法。而今天,当教育教学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新教改的大变革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开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教育之方法,全面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初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只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协调,仅凭直觉印象和套路去教学,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就会影响到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情感教育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课,要更新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被忽视,其教育作用被“分”的功利利主义所取代,从而导致一些老师对这门课不重视。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新教改的要求,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教师就必须端正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尊重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由于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填鸭式灌输教学,使的在教学中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不愿自己动脑筋,总是坐享其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使学生能自觉自愿地与教师配合,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发言,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汲取获得知识的快乐。

3、课余时间,要与学生多交流,和他们做朋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欢乐,共优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们要利用班会、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班级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和学生做朋友,融入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接受你,相信你,信赖你,爱戴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老师和学生认为考试背一遍,平时无所谓,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全面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就必须开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以利于全面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J].课程教学研究,2013.

[2] 周荣灿.让真情在思品课里流淌[J].教学月刊.2010.

[3] 徐丹然.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情感教学[J].贵州教育,2008.

[4] 吴敏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情感教学在中学思品课中的运用[J].学生之友,2010.

[5] 王淑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神州,2013.

[6] 王淑云.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J].神州,2014.

[7] 王会静.让爱在心中流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8] 陈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摭谈[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9] 钱莹.浅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05.

[10] 秦登弟.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

[11] 高玉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0.11.

[12] 李正叶.如何协调整体提高初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3] 巴尼亚・提牙那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学时代,2014.

[14] 林美菊.有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下),2014.

[15] 王红芳.用“情”促学,以“情”感人――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6.

[16] 岳静雷.寓情于教――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新课程(中),2015.

[17] 戚太权.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J].亚太教育,2015.

【作者简介】

进入初三感想篇3

初三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初三思想政治也是初中思想政治学校的总复习阶段,是思想政治知识汇总的重要阶段。相对于初中一二年级,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将学生以前学习的思想政治内容重新拾起来,通过进一步的理解、分析和汇总,形成知识系统性,提高学生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广大政治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一、抓住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创新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取得新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虽然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但这些内容主要也是在初一、初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无论题型怎么变化,其解题的根源在于政治基础知识。加强对于政治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是对教学大纲中所提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研究和掌握,是初三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另外,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复习重点就是记忆和背诵,只要能够将所学到知识背过了,就算是复习好了。致使学生在初三思想政治的学习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要知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考试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现在的思想政治考试不仅仅是记忆性的考试,而是考察学生通过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走出学生认识方面的误区,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转化为理解性记忆。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逻辑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思维的方式来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的试题主要分为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考察两个方面,并且能力考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不管是简单的客观题,还是最后的综合分析题,都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小到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道德问题,大到社会所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甚至国际问题,都会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来获得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学生的中考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国家政策等热点问题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脱离生活实际,在任何情况下,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的水平。如果脱离实际,对于政治教学来说将会失去思想政治学科原本的价值意义。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学生心理情感的良好发展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注意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情感的促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并且在这个时期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如果学生从心理上开始抵触老师,那么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时事政治的掌握,还要积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和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感受到成功自信,促使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四、加强中考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为了学生的中考,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考政治的信息尤为重要。作为初三的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要掌握中考信息知识以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尤其是向一些名校和名师主动请教学习。通过教研或者听课的方式,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通过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扩大资源,增加彼此情感,对于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进步是极为有利的。当然,除了与外界交流互动以外,加强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重视研究与分析,总结考试重难点,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总之,初三思想政治教学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光照.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5):177-178

[2]曹雁冰.基于初三政治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3]莫崇安.时政在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2):89

进入初三感想篇4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 实践应用

情境教学模式与其他类型教学模式存在较大不同,情境教学模关注的是教学实践,通过教师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创设不同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融入情境进行学习。该种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提升自我素质与修养,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方式。本文对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含义

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首先需要明确情境教学法的特殊性,将情境教学法理论、教学规律及教学特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融合,然后联系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进而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其次,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的性质进行了解,明确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德育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第二,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够面向社会中的现象,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三,情感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才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1]。

二、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观念方面

教师观念是制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错失信息。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而由于很多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比较落后,把思想品德课中的重点内容定义为背诵部分,使得思想品德教学流于形式。此外,思想品德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情境教学实质把握不准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都应用过情境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的情境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实例问题的堆砌,而非真正的情境教学。真正的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真实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较差。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践应用策略

(一)情境教学课前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的重点,良好的教学导入,能够在课堂上提纲挈领,以新奇的角度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可以从趣味性角度出发,通过对媒体视频的形式,将学生带入真实画面中,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进行《善于调节情绪》的课前导入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学校运动会全程录像视频片段,进行情境设置:“同学们,运动会是速率、力量与运动美的角逐,同时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素质上的较量。从我们学校运行会视频中可以观察到,当遇到困难时,我们看到有些运动员表现得很焦虑、恐慌,而有的运动员则表现得很沉稳、冷静。不同的比赛情绪对比赛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样的道理,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挫折,你将怎么样控制你的情绪,来战胜困难呢?”

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中,教师以由远及近的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运动会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针对视频中的实例进行与教学主题相关内容分析。以边看视频边解说的方式,增强情境的现场感,不仅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达到良好的课堂情境导入[2]。

(二)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通过对校园中学生行为的剖析,引出《做一个道德的人》的主题,以校园视频为根基,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导入:首先教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播放三个情境:情境一,清晨学生进入校园,教学楼下的花都开了,操场上干净整洁。情境二,课间时间,学生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学生随地扔垃圾、随地吐口香糖等。情境三,将放学后的操场与早上的操场环境进行对比。

课堂思考: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羞愧地低下头,然后此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维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意义。深化到如何做一个道德的人方面,对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怎样从个人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多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保护校园环境的方法。例如有些学生提出举办“环保小卫士”活动,在课间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校园环境进行监督,建立校园垃圾回收处,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努力维护教学校园的班集体进行表扬。

(三)课堂结尾总结情境创设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如果在课前进行生动的课堂导入,而在课程结束之前忽视了情境的总结,则将会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由于学生在学习时的神经中枢兴奋是一种波浪的起伏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化教学内容,需要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情境的创设,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首诗的录音,在播放《有的人》时,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1)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2)怎么样建设我们的国家?此刻你的感想如何?在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下,一方面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另一方面升华思想政治教学。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情境教学法能够以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并以特殊的形式深化主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点科目,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本文对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其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娟.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

进入初三感想篇5

时事热点初中思想品德应用方法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生认知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平台,教师有责任、有担当去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现实社会热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围绕学生周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时政热点,激活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导课阶段利用时事热点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一开始,用良好的导入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开头,对于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针对教学内容,将课堂导入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在课堂一开始就扩展课堂教学范围,给学生开拓思想品德学习的眼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能够摆脱课本的限制进行学习,是许多初中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把时政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的“火花”,实现情感的理性升华。

比如,在讲解《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时候,教师可以用201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事迹作为热点导入,绝症母亲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好。教师可以将一些身边的相亲相爱事件讲给学生听,让初中学生去思考什么样的家庭才是相亲相家的家庭,自己应当在家庭生活中承担哪些责任。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这些内容,学生会被时事热点中的诸多事迹所震撼,产生情感上的感悟,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十分关键。

二、巧设时政情境与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创设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时政情景和氛围,是营造高效学习的重要环节。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启动探究之旅。鲜活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重大时事热点的引入,富于情绪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绽放,独辟溪径的问题展示,入木三分的现象剖析,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活动设计等方式,都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药家鑫”等人的冲动犯罪,给学生展示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在讲解调节与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一些学生认为情绪就应当宣泄出来,没有必要调节与隐藏。这时,教师展示一些情绪失控引发的严重社会事件的图片,创设形象的政治学习情境,让学生去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严重性,讨论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能够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并建立严格的自我标准。

三、科学选择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时事热点材料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时事热点资源,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是一项教学挑战。并不是所有的时事热点资料都适合引入到课堂中,教师要对时事热点资源进行有效选择。首先,教师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的时事。典型性的事件,特别是对社会与国家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时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非典型时事资料,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增多,以看热闹的形式去听,不会去深究内涵。其次,教师要选择具有正面意义的时事材料。一些时事资源具有正能量,具有教育价值,可以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宣扬社会真、善、美的重要场地,过于消极的时事材料不宜出现。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多接触健全与积极的时事,能够促进学生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后,教师要选择真实的时事材料。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不能成为课堂教育资源,只有经过官方认证的真实时事,才能为教师所选择。真实的消息具有较强的说服性,能够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积极创新思想品德课堂中时事热点应用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融入时事热点,并不只是单一的融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时事资源,让时事资源发挥出教育作用,才是最终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时事资源引导学生辩论。初中学生的大脑思维运动效率较高,对于许多社会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压迫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时事看法,组织学生辩论。其次,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我来播时事”的环节,每天安排一个小主播给同学们说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在两三分钟内,小主播可以说一个自己最关注的时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大胆提问,这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地利用时事热点,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通过时事热点内容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初中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是一种突破。让时事热点成为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凭借,是利用时事热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春晓.浅谈时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3,(11):148.

[2]周旭强.简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结合时事热点[J].文史月刊,2012,(S3):211.

[3]金敏怡.时事热点有效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115.

[4]刘英.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结合时事热点[J].亚太教育,2015,(08):94.

进入初三感想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对策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就需要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逐渐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叙写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大多数课文,都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此时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尽可能把编者的意图、对学生人格品德教育等内涵挖掘出来,结合课文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借助简洁的语言来对叙写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中,其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爱国情怀,对每一个师生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感染。因此,在课堂教学阶段,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初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分析,来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和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应有的力量。当然,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尽可能的融会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及知识内容进行探索和学习,从而使初中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到语文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初中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有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其中的师生对话交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该过程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点拨、检查、引导、鼓励、批评等,而且学生在该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思路的矫正、知识的掌握、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培养。由于受到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的影响,不论在是非观念,还是知识结构,甚至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百合花》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对“新媳妇给牺牲小通信员擦拭身体”这一段比较感兴趣,其不仅可以表现出小通讯员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小通信员的敬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对课文主体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鼓励、表扬或批评,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对于那些思维、思想、知识方面闪现出的火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培植、放大,而对于那些错误的、不合适的思想意识,也要给予及时地教育、纠正,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传播正能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进入初三感想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改进设想

音乐欣赏是对音乐创作的接受环节,听众欣赏作曲家、演奏家的音乐,才使音乐创作有意义,其次,音乐欣赏也是听众对音乐的反馈环节,听众可反映自己对音乐的意见与建议,使作曲家与演奏者可以及时改进,听众在音乐欣赏之时,大脑充斥着音乐的旋律,在对音乐接受与体验音乐美感的过程中,听众的主观能动性也充分得到发挥,使大脑富有创造性。在音乐欣赏中,听众获取了审美体验,使精神情操得以陶冶,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初中音乐欣赏课效益颇多,改进音乐欣赏课,解决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诸多益处。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初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

一个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过程,才能受益颇丰,但调查研究表明,但前初中音乐欣赏教材普遍得不到学生欢迎,像音乐作品钢琴曲《少女的祈祷》比较接近青少年的欣赏水平,音乐形式简单,但由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得到的反响便是音乐太过沉闷,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年龄与生活阅历层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由此,对音乐的欣赏也存在不同层面的关注度,教师缺乏对学生审美趣向的了解,使得教学内容选材单一,不够全面,学生提不起上课兴趣,产生开小差、私下交谈等现象,导致整个教学效果差。

(二)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首先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有辨认能力,高一层次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基本辨认之上把这些要素合成旋律、乐章、曲调,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曲子,这一过程便是音响感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缺乏这一感知能力,在听到钢琴曲像《命运交响曲》时,很多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图片与视频上,对音乐本身感知较少,教师在课件中大量采用图片、视频等,虽然课件好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佳,与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初衷不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收效甚微,致使学生没有基本的的音响感知基础,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

二、改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想

(1)音乐欣赏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挖掘

情感体验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带动审美认知、审美理解、以及促进听者进行审美想象,挖掘听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更深入更透彻的领悟音乐世界。如和调动青少年的情感体验,教师有必要利用流行音乐有效地导入教学内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对流行歌曲较为热衷,音乐欣赏教材中掺杂部分流行曲目,在不降低审美深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能带来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为切入点,在音乐欣赏时,首先教师可首先讲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唤起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像思乡之情、感恩之情等等,在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时,听众便会细细聆听,去体会与领悟音乐世界与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才是富有意义的,能加强人格塑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理论讲解和音乐感知的训练

只有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获取信息,得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升华,音乐感知不仅需要有敏锐的听觉,还需要有丰厚的各类知识的沉淀,教师训练学生音乐感知的具体方法可如下,从旋律入手,旋律具有表现音乐主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取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在欣赏曲目《二泉映月》时,其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学生认真聆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画面,仿佛与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出发,去感知音乐。除了旋律之外,乐曲的节奏也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部分,音乐作品的节奏都是创作者精心选择与雕琢的,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之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之美,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所占据着不同的地位,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想象、联想的激发

音乐的情感变现不是抽象的情感,听众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便能与创作者达成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思想能力的升华,从不同的欣赏层面出发,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由造型性音乐引发的联想,由声音引发的联想,由情节性音乐引发的联想,以由声音引发的联想为例,在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时,让学生闭目聆听优美的音乐,去感受乐曲表现的内容,很多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到了美丽的春天,想到了万物的欣欣向荣,也想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美好的情感,在这样的联想与想象之下,学生获取了美的体验,沉醉在美的感受之中,加之老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欣赏能力也自然而然获取提升。音乐欣赏活动本身便是一个主观创造的活动,听众在享受美妙乐曲的同时,大脑也会展开无尽的想象,教师有针对的对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激发,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美的感受与思想境界的升华。

三、结语

进入初三感想篇8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字词教学;联想与想象;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27-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语文教师的重视。而古诗词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灵活运用字词教学法,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师逐字翻译、逐句讲解的教学模式,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进行古诗词字词教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依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感知到理解进而巩固、记忆的过程。古诗词中的字词由于较为深奥、难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单个字词的认识进行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在对古诗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了解字词中的含义与韵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代的汉字一个字就代表一个词,甚至一种意象,因此教师可以从古诗词中的单个重点字词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与教学,使学生对古诗中的情感与场景进行构思与想象。例如,在教学《登岳阳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能反映作者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如“昔闻、今上”两个词,就表明作者对于岳阳楼的盛名早有耳闻,然而直到今日才登上岳阳楼的感慨,带着喜悦,也带着沧桑。再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中“坼、浮”两字用得巧妙,“坼”为学生展现出了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的磅礴气势,“浮”为学生展现了洞庭湖包容世间万物的盛大场景,区区两个字将洞庭湖的场景描绘得气势磅礴,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壮丽场景。与后面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无一字、老、病”等字词,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凄凉处境,前后巨大的对比与反差,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苍凉处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洞庭湖,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洞庭湖的壮阔,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与认知。

二、运用提问策略,进行古诗词字词教学

问题的提出能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产生疑惑,分析疑惑,进而解决疑惑,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古诗词字词教学时可以采用提问教学法引发学生的疑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已掌握的古诗词现状,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例如,在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进行古诗意境的想象与创造。古诗的第一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教师可以从“入、照”两字出发,向学生发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入、照’二字,你们知道用意何在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入”字中感受到古寺的幽远,从“照”字中感受到古寺蓬勃的生机,脑海中构建一个幽深而富有生机的古寺形象。之后,在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教师以“后禅院”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与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与表露的思想,引导学生体会禅院的幽静,并深入感受佛家所倡导的六根清净的思想、理念,从而感受到作者对佛教理念的追求与执着。再者,在第三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以“悦、空”为出发点,向学生提问:“你们从诗句的‘悦’与‘空’两个字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清净、无尘的精神状态。最后,通过诗句“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中的“钟磬”,向学生进行总结式的提问:“诗人的最后一句对全诗的意境进行了描述,并通过‘钟磬’二字进行了表达,你们从中能感知到什么?”让学生感受万籁俱静,唯有钟磬声传来的景象,深入了解诗人心中的洒脱与虔诚。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入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与新课标相适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认识不到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链,并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太华.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0).

[2] 王凤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2).

上一篇:十八大感想范文 下一篇:社区活动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