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自主学习模式开发研究

时间:2022-06-20 10:15:11

职业学校自主学习模式开发研究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和职业转换日益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凭借两三年内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步入工作岗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据有关调查反映: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状态,并不乐观,如何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开发自主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切合社会的需要,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1 开发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1.1 开发自主学习模式是时代 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变迁、历史进程都加快了步伐,承载着社会文化传递功能的教育在信息社会中显得愈加重要。它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民族素质的战略工程。但是学校教育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满足全方位学习的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将成为新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并且最终形成学习化社会。

1.2 倡导自主学习 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高速发展也给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能通过不停的学习才能保持与时代共同进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曾经做过统计,50年前,大学毕业 生工作后,大约 有70%在校所学知识一直可以运用到退休前,而当今时代 这个数字缩减为2%,这项调查表明,我们已不能停留 在固定时间里学习知识的老观念里,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 “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

1.3 探究自主学习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则是后者的出发点与依据。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教学,以知识掌握为媒介,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交流的氛围中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得以发展,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结构。

2 开发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

2.1 重新定位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管教者变成了教育商品服务者,学生角色由被管教者转变为教育商品的消费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把学生当作容器或者管束对象,而是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运用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2.2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能力。

主动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精神状态与倾向。主动学习的水平度,主要取决于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以充分的发挥。实践证明:和谐、协调、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心理,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较高的求知欲,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2.3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适应、自我方法改进和自我监控调节能力。

自主学习包含自我心理适应,自我方法改进和自我监控三个能力,这是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种内隐的自我学习行为过去常常被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这种能力不当,会直接影响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难以保证个体学习上持续稳定的发展。

2.4 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

自我提升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智力品质、基础学力、科学方法、合作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学校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升的空间与渠道。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增加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加大感情投资,和学生多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帮他提高学习成绩。

3 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设计方案

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的灵魂是教学设计。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学设计将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学习目的的安排、问题的提出和练习的过程及质量的测评。因此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一般学习策略出发,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

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做好问题铺垫和学习情境的构建;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预习,并进行反思,把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总结,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为上课做好准备。在具体知识点的设计上要按照学习策略去考虑,由现象到本质。选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最易观察、思考和理解的内容,要考虑所选内容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步骤:

3.1 创设平台。

我校科研处和专业教师一起研究、设计了基于校园网的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时时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3.2 创设情境。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3.3 问题导学。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课程来寻求答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块教案进入自主学习。

3.5 交互落实。

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具有一定量的练习和评测,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测量学生学习的程度。教师指导已经学习完的学生进入练习或评测部分。

3.6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从中概括、归纳主要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理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和升华的过程,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只要起好“导”的作用即可。

3.7 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测试成绩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吸收情况。

在自主学习模式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由主要教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媒体由“教具”变为“学具”;教学进程由“描述”变为“流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始终紧扣“自主性”这个主题进行教学。教学改革应着力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对策,开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最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要会学知识的目的,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来泉(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P313-P325

[2] 庞天祥.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式教学应用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 2007.11.P10-P12

[3] 贾传玲.中职生学习观的现状及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P18-P20

[4]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75

[5] 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P56—P60,P110—P120.

[6] 郑丹丹. 自主学习及其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2003(3).P41-P43

[7] 张惠华. 关于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06(6).P11

上一篇:做善学习的教师,办有内涵的幼教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军训的作用及功能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