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诊过程中抢救失血性休克一例

时间:2022-06-20 10:08:44

门诊患者的人员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轻重不一,在就诊过程中,突发急诊的情况随时会有发生。因门诊急救条件较差,加之患者犯病后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别,故从诊治和护理角度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困难。为了确保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及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救治环境,护士在接待患者过程应加强和提高对就诊者进行密切观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突发变化,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力量、采取措施,使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由于加强了责任心和爱心,分诊护士在分诊过程中遇一名难免流产至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于发现及时,抢救有力,使患者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38岁,病案号1870764,孕2胎顺产1胎。因“停经”5月余,当地门诊行B超检查示:宫内单活胎。2010年4月19日下午17:00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痛,查呈持续性,约20分钟后阴道大量出血,有大块肉样组织流出,当地医院建议转院”,逐来我院就诊。挂号候诊过程中患者意识清醒,随后分诊护士发现该患者面色苍白,站立不稳,阴道再次突然大量出血立即扶其至人流门诊平卧位、测得血压100/60mmHg,脉搏111次/分,患者出现抽搐。护士立即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报告妇产科医师,经急诊行“清宫术”,术中清出胎盘组织约200g,术后阴道出血少。平车送收入院观察。查体:脉搏80次/分、血压110/65mmHg、贫血貌,心肺部听诊无异常。专科检查:阴道通畅,粘膜光滑,少量血性分泌物;子宫前位,如孕3月大小,质软;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故考虑患者行清宫时为休克前期,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后经观察,阴道出血明显缓解,医嘱出院后随访:患者已恢复正常。

讨论

在门诊病人诊病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象不到的问题,病情观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望、闻、切四诊方法在护理上的具体运用。门诊导诊工作中加强预检分诊、分诊过程中的巡视工作中的“察颜观色”:患者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更好地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遇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教训

此患者在门诊二楼挂号、等候分诊,护士收到患者的基本病情信息时,对“停经5月、阴道大量流血”的病情变化―存在出血性休克的可能重视不够,在出现再次大量出血抢救中又因人流门诊并没有准备静脉液体等,需去一楼急诊科来回拿急救所需物品,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潜在有延误抢救时机的因素存在,因此,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和送往急诊科抢救,会为急救创造良好的条件,赢得抢救时间。

通过此次抢救,笔者认为病情观察目的之一是及时发现危重症,使突发急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情观察要做到既要重点,又要全面、既要细致又要准确。病人对疼痛耐受程度不同及某些病人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诉说中的差异等,也可影响病情观察的正确性。因此,护士要沉着、冷静,对异常情况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准确的处置。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和解释,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上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终止早孕20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宫颈LEEP刀环形电切术配合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