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

时间:2022-06-20 08:08:26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

【摘 要】城市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活动空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基础条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建筑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实现建筑业健康、持续、良好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建筑组群的规划与设计中,通常都是以建筑物、道路、周围环境和建筑功能的发挥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模式,是利用这个种要素为主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流程,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就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平面构成;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我们已经在城市建设工作中理性的认识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将健全、科学、全面的城市规划归纳到社会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正确的认识了城市规划的正确性、科学性,从而维持建筑组群平面构成的各环节特性和解决各种建筑物之间的配合模式,让建筑群体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一种合理有效的平衡性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正确的解决各项建筑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与配合要求,让我们在工作中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进而贯穿于城市发展模式。

一、传统建筑概念

我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地域民族以及建筑艺术风格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其出啊同的建筑物的组群分布、空间布局、结构模式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特点。而且在我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中,存在着良好的对称性与园林性模式,这与西方国家建筑物而言存在着极大的区别与优越性,因此在全球都具备着相关优势。就目前我国的古代建筑结构而言,类型很多,其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建筑结构有宫殿、寺庙、佛塔和园林建筑等。

传统的民族或者地区的建设在理和情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和共识,对于其中存在的文化范畴以及传统的指定行问价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传统的文化建设中,其总体文化决定真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形态模式,两者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模式。因此而言,我国的传统建筑结构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形态、具有着民族色彩与地区性色彩的工作模式。

二、传统建筑结构的基本特点

1、大范围特点

我国的传统建筑结构概括起来,其主要的特点有“主房都普遍存在着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以中心轴线为准进行对称建设”。其中在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中,世界多数地区都存在着对称性,而中心轴线对称则是我国传统建筑结构中独一无二的标志,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结构施工的主要单位和基本模式,一般在施工建设和规划中,这种特点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密切关系。

(1)我国古代的统治阶层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在这种统治思想的存在使得建筑施工与设计也处处都体现出一种礼治要求。由于儒家思想中以北为尊,因此在房屋建设中也是多以北屋为主,两厢为次,杂屋为附”。《周礼。天官》“唯王建国,辩方正位”,方位同帝皇的统治联系在一起。

(2)便于整体建设,和不同时期建筑的相互交融。如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院合并而成,建设周期长达两个世纪。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朝南是最理想的方位

北方官式建筑有严格要求南北朝向,而巴蜀两地受地形的影响则更为突出,不拘泥于南北朝向。受地形限制和影响居多补充:园林建筑与坐落在地形起伏的自然环境中的庙宇则更多的体现出“灵活多边”的风格来。

2、通过数量的增加达到扩大规模的目的,而不单纯追求单体规模的无限扩大。

优先向纵向方向上发展,辅以横向发展,具有多轴线的特点。西方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组织特点:以小变大,以单层变多层,在单座建筑的基础上,在平面上和高度上做最大限度的延伸。

三、常见的建筑思想问题

1、对传统的重视,“制度化”“标准化”对设计思想的支配作用。

2、表现出“虚实相间,主从有序”的空间关系和组织原则。间是单座建筑的基本要素,院落则是建筑组群的基本组团。单座建筑是标准化的,“基本”不做多元合一的考虑。院落空间的变化是无限的,所以说院落空间的组织是传统建筑的重要部分,与单体建筑的设计是对等的。主从关系反映:专制政体下的封建等级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思想礼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观念。虚实关系反映:室内空间和院落空间。院落空间不仅是空间的过渡,也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

四、常见的平面组织方法:

1、单座建筑

单座建筑在总体布局的位置确认,讲究“次序”,体现“主次”。

A、轴线关系的普遍存在,对“主轴线――纵向轴线,次轴线”的灵活应用,“转轴线”的应用。

B、院落布局规律:主庭院――方正对称封闭,面积大,位于主要建筑外,次庭院――位置较偏,面积小,可不完全封闭,天井――南方民居多用,面积小(有“抱厅”做法)。

设计创作的意图:

就是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感受到的“戏剧化”结果。“起、承、转、合”,由平淡至高潮是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建筑艺术的要求,中国人常有“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之说。

2、乡土建筑因地制宜的布局特征。

在平面和竖向方向上对地形的适应,多姿多彩的乡土建筑。在平面上对地形的呼应,使建筑总平面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形状和轴线偏转现象在竖向上对地形的呼应,形成了丰富的院落空间连接变化,以及屋顶变化。

五、影响总平面布局的几个要素

1、尺度

建筑群、单座建筑与院落,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呼应关系。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单座建筑的尺度也随之变大,院落空间关系更加复杂。而单座建筑尺度大小的变化也影响着相应的院落空间,在建筑组群内部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关系,达到丰富建筑空间的效果。

2、对地形变化的适应

对建筑基底标高在三维空间上的竖向组织和屋顶搭接产生影响其具体手法有“台,吊,靠,梭,跨,错叠,拖,挑,坡,架,分,连”等

3、气候的影响

具有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的建筑群,在建筑的局部构造和尺度上有所不同,并反映到建筑的总体布局关系。

4、安全问题

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则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和空间组成。对安全的重视,必然导致封闭的空间形态,同时出现一些富有特色的建筑组成部分,如塔和围廊等建筑组成部分。

5、山水问题

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可见,重山林风水的传统思想必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发扬、发展,以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实现大自然的回归。

六、结束语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上一篇:论迟子建小说的女性人物 下一篇:浅谈中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