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20 06:48:36

“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之后,普通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但可以大力推进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型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对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教育也就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作者在普通高校的教学体验,从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可以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形体;进行审美教育;欣赏愉悦;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体质这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舞蹈艺术教育 普通高校 审美 作用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千百年来以其多元整合的教育功能,在昭示美、塑造美、弘扬美,以及增进人类情感交流沟通等诸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和优势。特别是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舞蹈”,千百年来也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传承这人类的文明,提高着人类的情感。在当今普通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也正在发挥着它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效应:通过舞蹈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定位。能够使学生知识丰富,技能发展,心理机制健全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增强体魄,健美机体,不断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舞蹈艺术教育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风貌。舞蹈艺术教育以其广博的功效性,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普通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多年,主要从事综合性大学《舞蹈与形体》和《中外舞蹈精品赏析》这两门课程的教授,这两门课程都属于全校公共选修课。《舞蹈与形体》课程属于实践类,主要让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形体训练和学习一些中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具有优美挺拔的机体和健强的体魄,从而能够形成形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外舞蹈精品赏析》课属于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大量的中外具有代表性经典的舞蹈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美的陶冶,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多年的教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在普通高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面对当今社会种种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舞蹈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朝着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普通高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一、舞蹈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作用

在各种各样的文艺和体育教育中,舞蹈是一项颇具魅力的教育,它可以帮助人实现美的理想。正如前苏联作家加里宁所说:“人要是学会跳舞,连走路都会美观和文雅些。”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用舞蹈塑造美好而健康的形体,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那么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面对当今社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时候,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一个健康优美的外在形体也至关重要,它会给用人单位一个很好的印象。在普通高校开设《舞蹈与形体》课的主要目的也是想要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学生的形体,达到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目的。以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文明开朗,使其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们已经不只待在教室里面死啃书本,他们对生活及未来有着多元的追求,有不少人开始注重塑造自身的形体,美化个人行为。于是我就运用了芭蕾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外在形体和气质的培养。比如:长期的练习双手扶把站立一位,可以让学生身材变得更加挺拔。长期练习擦地、蹲、小踢腿可以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增强学生腿部肌肉的柔韧性和线条的延伸感。学生扶把进行踢腿练习可以训练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柔韧性也是形体美的关键所在,尤其对女学生而言更为重要,有了一定的柔韧性会使你的形体更加优雅动人。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采用这样的训练形式能够消除人体多余的脂肪,突出气质的高雅、形体的美感、增强身体的自立挺拔。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形体训练后也达到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舞蹈塑造自己的外在形体,把羡慕别人的美好形体转变为自我美好的形体。

二、舞蹈有着明显的审美教育作用

舞蹈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审美媒介凝聚和浓缩着人类丰富而深邃的内心精神生活,使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关照着另一个“自我”,从而将审美媒介作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的镜子。通过这几年《中外舞蹈精品赏析》课程的教授,我深有体会。它不但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更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舞蹈作为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工具的超语言艺术,它不是通过浇灌式或强迫式的接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美的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所塑造的形象来表现生活的美。因而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感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又是强烈鲜明和震撼人心的。比如我在给学生观赏新时期创作的作品《不朽的战士》时,当看到三位战士争炸碉堡的场景,最后飞身跃起扑向碉堡时,学生激动不已,深受感动。《再见吧!妈妈》中战士告别妈妈冲入敌阵的舞段;《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中为了革命的胜利奋勇向前的场面等舞段时。那些为了祖国、为民族、为真理而斗争的无畏战士,英雄人物忘我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都撞击着人们的爱的火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不但能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净化,更能使人变得高尚,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需要这样的熏陶,需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舞蹈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让他们好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好好学习,争做社会的栋梁之才。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情节的塑造使我们认识生活。由于它反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这样的舞蹈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开设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舞蹈有着明显的欣赏愉悦,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我给学生上《中外舞蹈精品赏析》这门课的时候发现优秀的舞蹈作品既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又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达到心理的愉悦,从而更好地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有效发展个体对与客观外界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我在给他们讲解分析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时,引导他们追求对于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使他们对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烦,使他们变得更健康、更善良、更高尚。往往讲到情之所至的地方,我还会让学生模仿舞蹈中的片段,通过他们自己动态的感受、体会、理解去把握舞蹈美的本质内涵,体味自己身体动作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内在生命力量,从而得到身心最大的愉悦和满足。比如《荷花舞》、《雀之灵》、《小溪,江河,大海》等优秀的作品都能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都能达到欣赏愉悦、陶冶情操的目的。艺术由于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古代许多思想家就已经重视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艺术教育愉悦和陶冶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那么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内涵也就更加必要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艺术在欣赏愉悦,陶冶情操方面还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四、舞蹈有着明显增强人体体质的作用

以舞蹈增强体质,健身祛病,我国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时先民们为了与自然抗争,向严酷的自然索取生存条件,那么他们必须有强健的身躯才能抗病抗灾,才能求得生存的保障。于是训练人体素质的各种技艺随之产生。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专心学习,为以后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而打下良好的基础。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伏尔泰就提出过“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那么舞蹈长期的训练也是一种运动的过程,长期这样科学有效地训练可以调节心神对各脏腑组织的调节功能,可以增强肺活量,促进人体体内新陈代谢,促进各个器官功能恢复到最积极的状态。这样如此下来就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让人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我给学生上的《舞蹈与形体》课中就深有体会。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主动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很少生病感冒了。并且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很多,心情也不错。觉得一周上完课下来不但不累而且精神状态也很好。”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的人体运动,是一种更加高级化的艺术化的运动,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调节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去更好地开展工作去适应快速的发展社会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身体垮了,那么他将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我通过这几年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与形体》发现学生的选课率是很高的,而且选这门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说明更多的学生发现了舞蹈的这一作用。看来舞蹈的增强体质的功能已在普通高校中达成共识,以舞健身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追求。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教育就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不仅能够作用与人的外表,塑造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美的形体,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改善形体、欣赏愉悦、陶冶情操、增强人体体质的功能。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地担当其在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的重任。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知识水平高、能力强、人格健全的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增强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艺术修养和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教育也就尤为必要了。它必须承担起国民素质教育的重任,找准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去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金千秋.舞蹈气质与形体的塑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高椿生.舞蹈艺术审美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高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思考 下一篇:建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