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馆员实践工作例释

时间:2022-10-21 11:53:57

高校学科馆员实践工作例释

摘 要: 本文从学科馆员的实际工作出发,用举例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学科馆员工作的三个层次:从初级的参考咨询、图书编目到中级的专业学科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到高级的嵌入式的专业信息情报专家,说明学科馆员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关键词: 学科馆员 实践工作 实例分析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这些人员能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学科专业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

国外学科馆员一般都应具备本科的某一专业学历及图书情报的硕士学历,这样就可以很精准地针对某一专业学科进行深度的情报服务。比如医学学科馆员既懂医学又具备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以了解这一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学术成果及学术动态等。国内各专业院所、高校的学科馆员一般是图书馆派驻各院所的工作人员,专业未必对口,服务还不够完全到位和精准,不过这一状况在不断改进完善当中。本人为图书情报本科学历,古代文学硕士学位,作为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科馆员,就这方面的工作做一些实例分析。

一、学科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科馆员是针对某一专业学科的情报信息员,教育部也提出要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这里的学科专家即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不但要具备图书情报学科的基本知识:采访、编目、咨询,还要深入了解某一专业学科的基本常识和学科发展动态。如古代文学这一专业学科,不但要具备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古代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更要了解这一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等,以协助科研人员检索查新,开展定题跟踪服务,撰写学科的热点、难点等综述述评,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学科秘书。

二、学科馆员的初级服务内容:编目、文献资源建设、参考咨询

对于图书情报资料人员而言,编目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新到书刊的分编工作要及时准确,尽快地在学院网页通报,以便师生及时了解新到馆藏;熟悉馆藏,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熟练掌握各类电子版数据库的检索方式,帮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精确筛选其所需的文献资料。

本人在高校文学院资料室工作,要不定期地向各学科点发放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图书资料书目征询意见表,还要同各大书商保持联系,要求他们发来相关书目以供师生选择;需要掌握本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动态、了解学科所在院系研究人员情况、资料室该专业文献资源馆藏现状等;撰写本学科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与采访人员一道制定专业文献收集的方案,并划分文献购置的优先级别;了解对口学科点的信息需求,联系和组织院系教师、科研人员圈选文献,参与推荐、选订对口学科的纸本和电子资源,并及时反馈采访处理情况;组织对电子资源的试用等。这样可以将有限的图书资料购置经费最大限度地利用,达到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参考咨询是图书资料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除了口头回答有关馆藏内容、馆藏去向、电子资源检索的问题外,还要熟练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如邮箱、留言簿等回答读者的提问;利用实时的交流工具,如QQ、msn等点对点、一对一地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兴起的微薄,也被图书馆人密切关注,它可以即时图书馆、资料室的最新工作动态、新书报道、会议讲座通知等;也可以发私信单独咨询,还可以一对多互动,同时回答多人的问题,回答内容也可以同时被多人看到。学科馆员与读者的这种互动式讨论问题的方式,使得咨询服务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三、学科馆员的中级情报服务:相关学科的情报信息搜集整理

1.教学科研重点参考书目的编制:例如国学方面,经过咨询相关的专家学者及师生读者,重点推荐了梁启超开列的《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这是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2.重点期刊目次报道:将每月新到学术期刊或者作品选择当前教学科研相关或关注度较高的论文或作品做一些目次报道;以便读者了解某一学科最新研究情况。

3.教师科研论文全文数据库:当月、当年的科研论文目次及全文数据库;可以说明本院当年的整体学术成果和水平。

4.教师著作引文库: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检索教师科研人员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情况,可检索的数据库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CSSCI)、中国引文数据库等,并且创建教师著作引文数据库。

5.学位论文库:包括优秀的学士学位、所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备后学者参考学习。

6.学科论坛导航:以国学为例,本文作者参考了一些大的搜索引擎,以及一些重点院校文学院的学术论坛,对相关的论坛做了一些总结或导航,质量较高的主要有:国学网,国学数典论坛,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中华国学网等。

7.相关学科的电子数据库搜集整理:除了各大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维普、cnki、书生之家等综合性学术全文数据库外,主要搜集整理专科的全文数据库,如国学方面的质量较高的全文电子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电子期刊——文津流觞;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民国书库;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书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等。

8.特色数据库的创建:本文作者搜集了几个985院校的文学院自建的国学数字化出版物,如北大文学院:中国历代典籍总系统,全宋诗分析系统,全唐诗分析系统,二十五史研习平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导航等;武汉大学文学院数字资源:新诗名篇赏析,大学语文精品课,文学典故词典,古典名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艺思想数据集成;浙江大学文学院:冬至·中国传统艺术赏读会,等等。

无论是集成的国学电子数据库还是自建的特色专科的国学数据库,大都是非公开需要付费的,因此建议各个重点院校的文学院或者国家、省部级图书馆、各大科研院所图书馆都能够踊跃地自建各种特色专科的数据库,互通有无,共建共享,合理利用文献资源。

四、学科馆员的高级情报服务:“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

网络的广泛运用,搜索引擎的不断强大,使得读者的信息环境、信息需求、信息获得方式及途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者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图书馆在信息获得方面已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要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广泛、深入和复杂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科馆员服务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但就服务的深度而言,目前许多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往往还停留在对馆藏资源的宣传、论文的收录查询、数据库的检索教育等基于文献单元的较浅的层面上,而科研人员、广大读者迫切需要的了解的是图书馆现有学科资源的分布、网上各类开放存取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学科导航、论文的撰写及投稿指南、课题的查新与跟踪等方面的信息。

基于这种网络对图书资料行业的冲击,图书资料部门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以突破图书馆、资料室的物理、空间概念,力求图书馆服务真正发挥主动性、指导性,实现图书资料人员的真正价值。所谓嵌入式馆员即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深入到用户研究的各方面,开展定题、跟踪、学术动态的报道等工作,变被动的咨询解答、搜集整理为主动的个性化、具体化服务,使得学科馆员成为科研任务的一分子,同时不断提升学术素养,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学术成果。

1.代查代检,查新立项。提供深层次的参考研究咨询服务,如直接参与教师科研立项时的情报收集工作,向教师提供代检代查服务,电子文献信息的检索、引文检索等服务。

2.随时提供相关学术领域的一般信息(如会议动态、最新进展、学术成果、科研项目)。比如搜集整理古典文献学方面近几年的学术会议开展情况,到会的专家学者情况,形成的会议论文等,以便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兄弟院校、各大科研院所最新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及时提供给科研人员,以免重复劳动。

3.开展个性化的定题跟踪任务。定期从各种资源中收集该学科领域最新情报信息并及时通报给该学科的用户群,通过学科馆员所提供的各种情报信息,使教师能够及时地跟踪了解某一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例如本人受到本院专家邀请,参与古代文学教学参考书的编撰,其中“近年来《聊斋志异》研究热点评议”由本人撰写。从《聊斋志异》的研究历史中,前人的研究视角已覆盖了版本、作者生平、作者思想内容、作品人物形象研究、艺术特征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虽一方面仍然表现为关注一些传统的研究命题,但在西方文艺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逐渐繁荣。

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态势,培养学科馆员敏锐的科研意识,捕捉最新的学术动态,主动为科研服务。目前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治国等政策的提出,形成了一股研究国学的热潮,这种热潮无疑给古代文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大量珍贵古籍的整理和修复;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怎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怎样弥补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美德在如今的物欲社会如何发扬,等等,都需要从国学内容当中去寻找,都是大有可为的科研命题。如:传统文化与文学理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传统文化对法律制度的影响、现代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管理的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都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课题。学科馆员要主动地做一些这方面的情报搜集工作,做一些质量高的三次文献:如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重要论文目次报道、各重点科研院所、各大高校此方面的研究状态和研究成果等,能够对本院的科研工作做一些实质上的、有意义的参考和协助。

从一般的学科馆员到嵌入式学科馆员,对图书馆员无论是图书情报的专业素养或者某一专业学科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学科馆员的职业前景就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通过不断地学习,学科情报意识会不断加强,科研能力会持续提升,学科服务视野不断扩展,将捕捉到的信息分析、重组、整合,尽可能满足读者和科研人员的需求,也提高了本人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岚.高校院系分馆馆员的角色定位.图书馆建设,2009,(1):99-102.

[2]余丰民.基于多种平台的学科馆员考咨询服务模式探讨.情报资料工作,2010,(3):76-79.

[3]何建芳.关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4-6.

上一篇: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对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