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蔬菜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0 06:41:35

对我国蔬菜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

【摘要】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能否解决好吃饭的问题都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否处理好吃饭问题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国家加重了对“菜篮子”工程的调控力度,对蔬菜的流通问题更是高度关注。

【关键词】蔬菜;流通效率;物流成本

一、选题意义

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蔬菜,蔬菜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保鲜时间短、需求弹性低的特征,它的生产和流通状况不仅影响着蔬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影响着消费者的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生。

2010年12月我国居民生活指数增幅达到4.4%,其中蔬菜的大幅度涨价更是让百姓叫苦不迭,然而蔬菜流通中的问题重重,一直都是导致高菜价的最大助长力量,亟需解决。

因此,蔬菜流通问题一直是居民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政府经济工作和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难题。

二、选题背景

蔬菜的流通效率是衡量蔬菜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一种快速、高效、低成本,以及消费者可选品种多样性的指标。然而我国蔬菜流通中一直存在着“两头叫,中间笑”的怪现象,即农民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声称菜价太高,而中间商却获益颇丰,这恰恰反映了我国的蔬菜流通业效率低下,如果蔬菜流通的问题不能解决,农民无法实现增收,消费者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本文对蔬菜流通业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找出了解决对策。

三、问题研究

作为生鲜产品,多数蔬菜具有多水易耗、鲜嫩易腐的特点,不同蔬菜对光、热、水等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同,抗物理损伤的能力不同,但是往往对贮藏和运输的要求都比较高,反映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1.物流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

根据蔬菜自身的流通特性,大多数都需要较高的保鲜技术,所以交通运输网络和贮藏条件成为影响蔬菜流通效率的最重要因素。19世纪后期,美国在铺设铁路网络之后,更是建立了铁路专线负责运载生鲜食品,使蔬菜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我国的物流设施和技术手段抑制都比较落后,绝大部分蔬菜是用卡车运输的,蔬菜的运输和交易过程基本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很少有冷藏和保温设施。所以在流通的绝大部分时间,蔬菜都是暴露在露天环境下,任凭日晒雨淋。物流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直接导致流通中蔬菜损耗较大,运输效率低。

2.交易方式过于单一

常见的交易方式有对手交易,拍卖,定价交易,招标和合同交易等,拍卖和对手交易是我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业务采用的两种主要方式。

在日本,拍卖是批发业务采取的主要方式,为了满足拍卖所需要的规模,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农户生产规模,农协就在蔬菜流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协集中货物,统一委托销售,大大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在我国批发市场也一律实行对手交易,交易费用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通时间的延长和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因而限制了流通效率。

3.流通环节过于复杂

在不少城市,流通环节过于复杂,蔬菜在“最后一公里”坐地起价,从菜地到消费者之间的渠道严重不畅,部分经营者垄断市场、操纵价格,也是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价格走势怪异的原因所在。农产品价格在每个环节提高,造成最终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从而影响到居民消费指数的升高,这使得其他消耗品的价格随着也增长。

从菜农到消费者手里蔬菜经过的流通环节实在太多,利润被每级经销商摘取,而我国蔬菜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个体组织,其规模小,经营能力有限,无法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跨越其中的环节,从而造成了环节的过于繁复。

4.流通市场不规范

一方面,批发市场的数量近些年盲目增长,粗放的管理跟不上市场的建设,导致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制度上对菜农和个体商贩的规范不严格,常常有非法商贩欺行霸市的行为存在。正是因为农产品的市场存在着监督和管理的漏洞,才使得中间商能够以很低的价格收购蔬菜,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蔬菜价格不断提高。

总之,蔬菜流通中产生的问题比比皆是,造成了蔬菜流通效率的低下,我国政府也正在为蔬菜流通建设出谋划策,以解决关系民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四、政策建议

1.学习西方先进的蔬菜保鲜技术,提高蔬菜运输条件,建立完善的蔬菜物流体系

为了保持蔬菜的品质,首先要进行运输工具和运输系统的技术革新,运输的环境条件虽与贮藏时的要求类似,但运输是一种动态贮藏,环境的状态变化很快,从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振动、包装、运输方式上要求都很高,所以在运输过程中除必要的包装和技术处理外,还必须重视装卸、搬运的操作质量,装车前要通过分级提高其均一性,以保证运输质量。此外,落后的物流不但提高蔬菜成本,还影响蔬菜质量。在我国相继开通了蔬菜运输的绿色通道之后,除了高速路运输外,还应引入铁路运输专线,增加机械保温车、冰保车(普通加冰)等的投入,使蔬菜运输中的损耗,提高蔬菜运输效率。

2.减少流通环节,农超对接,构建产销一体化链条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从而把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直至采用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至2012年,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降低了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3.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批发市场体系

从长远看,要想稳定一个城市的蔬菜和农产品市场,就必须建立公益性的基础流通设施,让城市自发生成的批发市场逐步变为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机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缔各种非法无据的进场费用,降低流通成本。但在这种理想的流通方式出现之前,地方政府应向各级批发市场引入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蔬菜流通的中间环节;最后,对于批发市场的蔬菜的价格进行实时的考察,并且及时,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五、总结

长久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上一直问题重重,我国政府也从未放松过对蔬菜流通的监管,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到90年代中期,“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1995年以来,交通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先后开通了山东寿光至北京、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山东寿光至哈尔滨等4条蔬菜运输“绿色通道”,是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丰富人民群众“菜蓝子”的重要保证。2008年12月11日,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可以看到,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蔬菜流通体制的完善,但是流通领域上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巧云.蔬菜流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2.

[2]卢旭,许豪.我国蔬菜流通存在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2,2.

[3]纪良纲,李业昆.我国蔬菜流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8(4).

上一篇:首都农民消费变化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兴起及其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