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关系条件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状况

时间:2022-06-20 06:29:03

气象关系条件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状况

摘要:通过研究气象关系条件下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状况,能够及时预测病害的发生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护林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有害生物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常用的记录方法,以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状况。

关键词:气象;林业;有害生物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气象条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有害生物的发生状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防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有害生物的概念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植物有害的任何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或生物型,包括害虫、病害和有害动植物,是一种经常和广泛发生的自然灾害。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暖、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地区间经贸的日益频繁以及火灾、滥砍滥伐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人工纯林的不断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全球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的频次增多,传播趋势加剧,危害损失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2 影响有害生物发生状况的因素

2.1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决定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以及发生程度。适宜的气象条件往往是引起林业有害生物暴发的必要条件,对其进行详细、准确的研究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当气象要素值较低时,植食性昆虫生长繁殖速度随气象要素值的增大而加快;当气象要素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植食性昆虫生长繁殖速度达到最快,此时的气象要素值是其最适条件;然后当气象要素值继续增大时,植食性昆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随之下降。

2.2 大气环流 原产北美洲的红脂大小蠹、甘肃靖远县的靖远松叶蜂等在山西可暴发成灾、形成危害,除由于国际、地区间经贸日益频繁的原因外,大气环流是其远距离迁飞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天气要素、环流因子的关系是做好有害生物的长期预测工作的基础。通过研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与天气、环流因子的关系也可弥补统计学研究中利用临近资料的缺陷,对及早做好防治准备、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2.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改变有害生物发育期;第二,改变有害生物分布区域和暴发频率;第三,可能改变林业有害生物与天敌的关系;第四,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一个广泛采用的方法是观测位于不同海拔和不同纬度的同一林业有害生物物种的生长发育和发生发展状况,由于不同海拔和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不同,所以就能直接观测到同一林业有害生物物种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反应情况。

3 气象条件下的有害生物的影响

3.1 调查和记录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

调查研究各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演替史(含各类有害生物的生存、繁殖和为害史等),构建一个既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又能导人电脑软件中进行空间分析的林业有害生物基础信息库。弄清不同条件下各类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发生期、生育史、外形变化、世代数、为害状、为害周期等生理生态特征,了解它们历年的发生周期、发生空间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变化,以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

3.2 收集并对比影响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

由于林业有害生物对气象因子的高度敏感性,因此气象条件往往会成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触发因子以及影响发展快慢的关键元素;而气候的空间分布往往又会决定林业有害生物的空间分布。因此需对调研收集来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及危害程度资料与同期以及前期林区的多个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及其组合等进行统计学和天气学分析,必要时可在林区不同部位固定设置多套、多点能监测上述各气象要素的仪器设备,并对部分要素进行高密度、多频次移动观测以获取林区各类生境的详尽气象资料。气象资料结合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理论,找出天气气候条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模拟、诊断和预测模型。再结合大尺度天气、气候背景观测数据就能全覆盖、全方位、高时空分辨率地实现对林区有害生物生存气象条件的精确监测。

3.3 建立监测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的预警系统 将遥感技术、GPS技术、地统计学、数学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技术相互结合,可解决各种复杂的空间问题。因此,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的预警系统,可以随时依据气象监测数据和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做出各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预警信息和情报;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建议,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4 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各级林业和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要把气候变化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作为研究重点,并尽快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上一篇:小学生乐感的培养方式探究 下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