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6-20 02:39:17

田径训练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如何在锻炼其强壮体魄的同时健全其心理素质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我国近些年的高校田径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甚至是忽略了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加强田径运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田径训练;大学生心理;影响

一、前言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均将田径运动作为主要项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田径运动都受到体育爱好者深深的喜爱,尤其是大众体育,很多人把跑步作为全民健身的手段,并且在锻炼过程中增进人体健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田径运动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品质、改善人体机能、增加人体免疫力和耐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健身的角度来看,田径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促进生长发育,对于老年人则可以延缓衰老。从整体上来说,田径运动除了强健人的体魄之外,对于锻炼人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发育得到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得到进一步健全。而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人类健康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指的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同时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应该是完整健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心理的正常发育和人格的妥善培养。因此,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关注身体和生理机能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同样的,根据WHO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的界定,人类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指的身体、智力与情绪相互协调;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到虚心克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产生幸福感;在从事的工作中能够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整个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更加有效率。田径运动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最为关键的时期,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且对于世界和人生有了自身的认识。在这时候,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严肃的,甚至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期的大学生往往在情感与理智、独立与依赖、开放与封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感到困惑甚至迷失自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学习、生活的焦虑,对于人际交往的不知所措,在物质消费上的攀比和从众以及由于恋爱给自身带来的其他困扰。

对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正常的智力水平。这一点不必细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都应该是正常的。其次是较为稳定健康的情绪。大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情绪波动上应该得到控制而不能任性使气为所欲为。再次,大学生的人格应该是完善的。对于自我和身边的事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社会事件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于生活能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对于自己的行为能够与心理相协调。此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于健全人际关系以及坚强意志品质的要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稳定且广泛的,既有老师、同学的广泛交往,又有知己哥们儿的深厚情谊,同时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无论在何时何地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应该是坚决果敢且坚忍不拔的。

为了能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大学体育活动和课程中不断引入田径训练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田径训练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全面的、持久的。

三、田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消除心理障碍。大学生由于多种原因的交互影响往往会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近些年屡见不鲜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其他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社会事件诸如马加爵事件等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据教育部资料统计,上海高校2003年自杀22人;湖北高校2003年自杀38人,死亡24人;北京高校2003年半年中自杀15人。除影响较大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事件、大学生杀手马加爵事件等外,2003年4月,浙江大学农学系一毕业生因怀疑招录工作的公正性,持刀杀死一名负责招录工作的经办人。

田径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能够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上。通过田径训练,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包括经常出现的抑郁、苦闷、烦躁、沮丧等不良情绪都能在田径运动中得到缓解和释放。通过转移机制、内啡肽释放机制等对于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已经被大量实践所证明了其有效性。

2.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田径运动有着统一的评价标准,其竞赛规则也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大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时,可以享受到平等地追求真善美、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权利。自然而然地,大学生原本所被动接受的“他律”变成了“自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形成坚持不懈、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团体意识、团结意识以及纪律意识都是很好的锻炼。

3.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由于田径运动多以集体形式出现,因此,大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时可以有效地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处理矛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同时,田径运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社会竞争的一种模拟,在运动中大学生能体验到挫折后经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喜悦,处于劣势时通过坚持不懈而实现超越所带来的满足,将原本认为不合理的训练方式通过自身实践而证明其合理性给自身带来的冲击。

因此说,大学田径训练中,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通过这种身体的体验去感知社会、了解生活,并且引导学生将在运动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升华到信念和世界观的层面上,让运动员的心灵通过田径运动得到陶冶、心理素质通过田径运动得到提升。

四、结论

本文中笔者针对我国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究。首先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的高校田径教学进行了概论性的论述,接着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针对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分别给出了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吕慧敏,刘刚,张海龙.大学生健身运动的适宜运动负荷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4).

[2]乔柱.田径运动对大学生心理效益影响的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蔡衍,姒刚彦.湖北省U-17年龄组男子足球运动员比赛前后心境变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4]翟贤和,丁利和.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

[5]章晓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心境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6]郦楠,丁利和.系统田径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5).

[7]肖军,刘勇.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以咸宁学院田径队为例[J].企业导报,2009,(11).

[8]屈培培,张颖.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境影响的比较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6).

上一篇:挖掘课内外资源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下一篇:“任务驱动”模式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