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影响因素及工作疲溃感的区地域性调查

时间:2022-06-20 12:31:16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影响因素及工作疲溃感的区地域性调查

[摘要] 目的 评价吉林省“临床双师”身体及心理健康现状,为管理机构采取有效途径减缓“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提供依据,进而为吉林省医学教育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支持。 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选取吉林省内891名“临床双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问卷由一般资料问卷、“临床双师型”教师职业压力源测评量表及工作疲溃感量表三部分组成,分析吉林省“临床双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压力程度及工作疲溃感。 结果 临床工作层面及服务保障层面相关的压力源最为严重;排序前4位的压力源为满负荷工作、收入分配、工作风险及责任、安全保障。职位、职称、性别、组织关怀度及学历因素对职业压力源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双师”工作高度疲倦感占46.7%。 结论 吉林省“临床双师”的职业压力及工作疲溃感均处于偏高水平,相关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其主要压力源的变化,积极采取减压措施,减少主要压力源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工作疲溃感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b)-004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us of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Jilin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oping with profession stressors of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thereby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of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care in Jilin. Methods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in Jilin Province 891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were selected.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ed. The questionnaire were constituted by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essure source assessment scal and work fatigue scale.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 stressors, degree of pressure, job burnout were analyzed. Results Stressors of clinical work level and service assurance level were the most serious. Full-load work, income distribution,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security assurance were the top 4 sources of stress. Factors of positions, job titles, gender, organization care, education background had influence on profession stressor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high job burnout of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was accounted for 46.7%. 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 stressors and job burnout of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Jilin Province is high. Related manag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the main pressure source, positively adopt pressure relief measures, reduce main pressure source events.

[Key words] "Clinical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Job stress sources; Professional burnout

“临床双师”具有临床医师(护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双重责任所带来的职业压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医疗安全及教学质量[1-3]。因此对“临床双师”职业压力及工作疲溃感进行有效的评估,充分了解工作压力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减轻或缓解压力,对保证“临床双师”身心健康、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及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及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课题组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抽取吉林省内15所教学医院891名“临床双师”作为调查样本。研究样本选取标准: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取得执业证书并注册;具备临床工作及任教经历;愿意参加本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样本的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职位、职称等信息。第二部分为“临床双师型”教师职业压力源测评量表[4],该量表包括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7,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3~0.834,量表内容效度为0.96。第三部分为工作疲溃感量表[5],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编制,量表采用7点自评方式,计分为0~6分,“从不”为0分,“每天都有”为6分,其中,3分以下表示职业倦怠较低,3~5分者表示职业倦怠中等,5分以上表示职业倦怠较高,采用“高分百分比”对调查对象中高度职业倦怠群体所占比例进行统计。

1.2.2 资料收集 课题组在取得调查样本所在单位同意的基础上,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91份,有效率为93.7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压力源事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不同特征个体压力源得分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2.2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及压力程度

吉林省临床双师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得分率介于75.3%~79.8%之间,其中,临床工作层面及服务保障层面的压力程度最高。见表2。

2.3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分布

调查显示,居前4位的压力源事件为满负荷工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收入分配不合理;风险大、责任重;安全保障低。见表3。

2.4 不同个体的“临床双师”压力源得分比较

检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临床双师”压力源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师类别、年龄、从业时间对压力源得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学历、组织关怀度对压力源得分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职位、职称、性别对压力源得分影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2.5 “临床双师”工作疲溃感调查

吉林省“临床双师”工作疲溃感高分百分比分别为43.5 %、46.7%、36.9%,而常模[6-7]的工作疲溃感高分百分比分别为33.4%、31.2%、27.9%。见表5。

3 讨论

3.1 吉林省“临床双师”职业压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压力程度较高的项目为临床工作及服务保障。主要原因分析:其一,临床双师的主体工作仍是在临床服务于患者。临床工作的特点为工作负载高、责任风险大、工作气氛压抑[8-9]。每天除完成查房、医嘱等常规工作外,还要随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休息时,也随时会被突如其来抢救、会诊叫停,临床工作者长期精神紧张,直接导致其职业压力直线上升[10-13]。其二,服务保障措施不到位。调查显示,大部份“临床双师”对劳动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表示不满,双重的付出却因教学与临床工作量核定方式的不同而回报不同。另外,医务人员的法律保障不到位,在从业过程中都曾经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人身攻击及伤害,却很少有人得到法律公正的对待[14-15]。其三,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省内国民人均收入低于南方较发达地区,因此,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临床双师”数量上的缺口,进一步加重了其工作负载。

3.2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组织关怀度 本研究表明,组织关怀度对“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是人性化的组织关怀更多的是让员工体验到来自于企业精神及情感上的抚慰,让员工找到家的温馨,从而消除员工对企业的对立情绪,激发员工正能量及以单位为家的主人翁意识。“临床双师”对组织关怀程度感受的差异,会直接对其工作态度及工作热情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进而对职业压力源产生影响。

3.2.2 职位 结果表明,管理者“临床双师”的压力显著高于普通双师(P < 0.05)。这可能与管理双师在完成常规的工作之余,还需参与其他事务性工作,相比较普通双师而言,工作量及精力付出也相对增加。另外,管理双师所担负的岗位责任、具备的工作能力也必然会增高,他们必须不断通过全面的学习,提升自我的整体素质。因此,临床双师随着职位的变迁对压力源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3.2.3 学历 学历是双师接受教育以及对专业知识理论储备程度的最直接体现。学历的变化决定了双师个体对事物认识、理解及知识储备上的差异,决定其解决问题及对知识领悟上的区别。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有一席之地,低学历双师只能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进修等途径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有限精力的额外付出,必然对“临床双师”职业压力产生影响。

3.2.4 性别 虽然近年来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使得现代社会家庭分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女性精力依然受到家庭较多的牵扯。而女性“临床双师”工作负荷的加大,势必减弱对家庭的照顾精力,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变得更加尖锐,因此,不同性别的“临床双师”对压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2.5 技术职称 目前我国对“临床双师”的目标考核及薪酬分配仍以技术职称的高低进行量化区分。每一次技术职称的考核晋升,其工作标准、技术水平、考核目标及岗位要求的衡量标尺会发生质与量的提升。这些来自于不断变化的任务质量、任务冲突和岗位责任也会导致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发生变化。

3.3 职业压力与工作疲溃感分析

国内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证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心身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可能会出现对工作的疲溃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16-18]。本次研究表明,吉林省内“临床双师”高度工作疲溃感占46.7%,如此高的职业压力间接导致了双师工作中的倦怠情绪,有时还会引发对所从事工作的抵触感。

“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对双师个体、医疗及教育机构甚至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应激性危害都是巨大的[19-20]。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及工作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省内临床双师所承载的职业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逐渐加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对此类问题给予足够重视,随时对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进行有效评估,积极探寻有效的减压渠道及减压措施,尽可能消除或缓解临床双师职业压力源的影响,使临床双师队伍建设进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 熊伟,郭敏.临床“双师型”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4(2):141-148.

[2] 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3] 吴友凤.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1.

[4] 熊伟,郭敏,兰利莹.临床“双师型”教师工作压力源测定量表的构建[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4):609-612.

[5] Wheeler H,Riding R. Occupational stress in general nurses and midwives[J].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1994,3(10):527-534.

[6] Li YP,Zhang XY. Analysis of nurses psychological burno-ut [J]. Journal of Applied Nursing,1995,11(6):21-22.

[7] Lewis SL,Campbell MA,Becktell PJ,et al. Work stress,burnout and sense of coherence among dialysis nurses [J]. ANNA Journal,1992,19(9):545-553.

[8] 刘鑫,马玉萍.“双师型”护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2,4(2):98-100.

[9] 高星,王惠珍,李明东,等.“双师型”护理教师资格考评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20(6):34-35.

[10] 何捷,陈玉琴,陈靖.护理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调查及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3,15(7):26-28.

[11] 孙泽平,田书芹.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7(4):100-102.

[12] 王凤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途径探究[J].教育探索,2014,21(6):29-30.

[13] 李海.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11):29-30.

[14] 张双会,石爱民,徐建平.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33-35.

[15] 肖称萍.构建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制度保障探析[J].职教论坛,2010,20(34):50-52.

[16] 钟志奇.新建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的内在逻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99-100.

[17] 左彩云.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6):241-242.

[18] 黄国清,黄双根,马园园,等.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途径的研究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10,10(2):252-253.

[19] 胡翠环,李守国,毛靖,等.中等职业学校护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15(3):90-91.

[20] 李俊华,陈婷,李业明.贵州省护理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2012, 6(1):221-222.

(收稿日期:2016-01-12 本文编辑:程 铭)

上一篇: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 下一篇:CD4+/CD8+比例和LAG3+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