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方法运用的思考

时间:2022-06-20 10:32:47

对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方法运用的思考

摘 要:运用科学灵活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明确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启发式;运用;原则;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运用,但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其原因是有的教师没有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对启发式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或太抽象、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导致学生的思维不能与之同步。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方法应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启发式的基本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求教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数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这样才会使启发式的方法与技巧发挥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以说这两句诗道出了及时性原则的精髓。教师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时,或在学生遇到了困难,思维暂时受阻时,教师都应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五)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进行人机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二、运用启发式的基本方法

(一)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等。

(二)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四)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

(五)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六)点拨法。

在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地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了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七)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

总之,运用启发式必须要遵循应有的原则,把握好运用的基本方法,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切忌肤浅与形式主义。

上一篇: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