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方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2 03:36:11

浅谈新课程方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如何在新课程方案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本从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要条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贯穿在新课程方案的全过程三个方面对新课程方案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方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强调我们,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极为重要。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展、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精神。所谓合作意识,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尊重、共同动手探索问题,共同学习,全方位共同参与教学的各方面,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

现代教育是全方位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就要打破违反教育规律、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框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人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责无旁贷,因而自身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宽厚深博的知识及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并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现代教学中有用武之地,自身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创新又不违反教育规律,才能自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包括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努力改进教育方式,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给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提供方便之门,利用校本培训基地,定时学习定时培训、举办各种专业竞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我校坚持每天放学半小时业务学习,每周五下午一节专题讨论研究,每期两次举行教师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演讲、说课比赛等,利用假期学习电脑网络、制课件的知识,为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有效途径,形成全校教师大练兵、大比武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要条件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的转型期,更应进行必要的教育改革,特别是作为学校中心环节的课堂教学,老师如果不抛弃旧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满堂灌、满堂问,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过多进行单项的机械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和谐地发展,那么,实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就是一句空话。我校在创新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从小养成善于创新精神和师生共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初步摸索出一种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更换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得以培养,共同合作意识得以发挥。以语文课为例,我们确立了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的课型。这种课有几个特点:①设计提问,指导自学;②精简提问,精当讲解;③全员参与,全程参与;③师生平等,共同合作。早期就注重在学生中大力进行创新精神和师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方法。我们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开创一条新课程方案下创新合作教学的成功之路。

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贯穿在新课程方案的全过程

几年来我校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新课程方案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拓宽了渠道,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音乐、劳技等唱唱跳跳、缝缝补补等活动,创造了一种让学生有所发挥创新精神,师生能共同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主每一个学生掌握一把开启语文等基础学科潜在的创造性素质的金钥匙。从小学生的年龄个性分析,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探索性浓,思维活跃,我们就可以着重从思维入手,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那创新精神就可以体现出来了。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主要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构成,其中前者是更为主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缜密性四种品质。因而在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着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习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主要是发散性思维的素养。我校一些老师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一般教学模式是: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这样的做法既有好处也有不足,教师采取这种模式能使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但天天如此,一二年级学生两年下来要认读1150多个生字,难免乏味。如果我们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后。可以大胆采用分组记忆字形的方法:首先通过查字典读准生字的读音;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分析和记忆字形;最后把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字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了儿童识字的难点,而且学生创造了许多记忆字形的方法,这样创造思维就得到了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也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来达到实施新课程方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先拉触问题,然而参与思考,讨论问题,参与对解决问题的分析,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拔,达到更深刻的掌握新信息、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我校一些上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上课中往往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出示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启发式教学,往往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不主张让学生有一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提出。我认为: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互相合作,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不同阶段的学生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新课程方案,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必须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课堂教学入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到实处。

上一篇:培养数学能力 筑牢发展之基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