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市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20 06:12:30

浅谈扬州市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阐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扬州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引领下,结合扬州市自身资源特色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森林项目、消费模式变革、低碳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经营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低碳城市;产业结构;低碳社区;森林碳汇

1 引言

在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低碳城市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低碳城市是以减碳增汇为目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1],低碳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品牌的新亮点和新坐标,在全球范围城市软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2]。2008年1月,住建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广东等5省和天津等8市启动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些城市在低碳城市上的探索各具特色。2 扬州市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0年,“运河城市与低碳经济”世界运河名城论坛在扬州举行,标志着扬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正式启动,绿色低碳从理念走向行动。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的创建成功,为该市的低碳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①缺少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引领。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是《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指标之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②低碳意识较弱。企业往往重视利益最大化,主动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意愿较弱。市民受攀比虚荣等畸形消费心理驱使,在消费过程中浪费严重,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③低碳技术水平落后。由于历史和区位因素,扬州市能源生产与利用、工业生产领域的低碳技术水平比较落后;④森林碳汇能力不强,城市园林生态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扬州市虽然绿化率较高,但由于存在现有城市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城市草坪发展过快等问题,导致城市绿量不够,生物多样性较差。

3 对策与建议

3.1 制订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指导低碳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低碳城市建设首先要从规划入手,重点做好两项专项规划:①低碳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产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城市建设[4]。在低碳产业规划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明确低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比重,从源头保证产业低碳化发展,提高发展质量。②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汇减碳的重要载体。要从全局把握,充分考虑市区道路、绿地和水系的布局规划与城市开敞空间的结合,构建有利于气体交换与污染物扩散的空气流动通道和“冷桥系统”[3],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碳排放。

3.2 积极实施森林扬州项目,增加森林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测算,单位面积森林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 倍[4]。因此,扬州市应积极实施森林扬州项目,增加森林碳汇。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改造现有绿地系统。目前该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9m2,林木覆盖率达21.3%,通过增加乔木阔叶林等方式改造现有城市绿地,增加碳汇空间较大;二是构建接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该市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汇处,水网密集,市政府正全力打造清水活水城市,这些因素决定了该市实施森林扬州项目时应突显林水相融的主题,建设具有滨水特色的城市森林景观带,在造林计划中,合理配置植物,在增加高固碳树种的同时,适当增加本地乡土树种,既增加了森林碳汇又体现了城市特色,同时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措施是: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建成生态工业园;加强中水、尾水再生利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企业、单位能耗超标的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市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实现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对现有各级化工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内的企业进行梳理,鼓励企业之间耦合共生,增粗增长产业链,形成循环效应,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4 扩大低碳社区建设试点,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低碳社区试点改造不仅提高了部分市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一个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平台和发展方向。扬州市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世界先进环保节能技术与传统建筑有机融合,对老城区南河下3000m2民居进行了低碳社区建设试点,充分应用光、水、地热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大成功。下一步,总结前期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对该市老城区现有100万m2低层住房选择连片区域扩大低碳社区建设试点范围,使老城区市民享受低碳又有品质的生活。

3.5 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围绕打造“中国光电城”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三新一网一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积极发展节能型产业,开展创建节能型企业活动,加快先进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做好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建设工作;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构建符合低碳建设、生态目标的产业结构。二是从政策层面引导工业企业“绿色发展”,使工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低碳化。对各类新建工业企业严格按照碳生产率标准把关,对高碳生产率企业坚决淘汰,鼓励全市的工业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低碳产品。三是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转型。城市低碳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3],对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拓展提升,积极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环保型发动机,依托现有优势,促进机械装备业实现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化。

4 结语

在低碳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引领下,结合扬州市自身资源特色和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森林项目、消费模式变革、低碳社区建设,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经营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打造城乡一体、林水相依、环境优美、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生态名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玉芳.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3] 高宏博.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以保定市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4] 李 玲,赖志刚,黄光波,等.论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3):21~23.2013年3月

上一篇:高职工科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的改... 下一篇:离子色谱仪器对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监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