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职体育教学要点

时间:2022-06-20 01:14:40

浅谈新时期中职体育教学要点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中职体育课要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活跃体育教学。

关键词:中职体育;个性化发展;小组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在学习方面、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发,研究有效的改善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实施体育教育,开展有效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通过体育项目中需要的团结来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极其必要。

一、重视学生差异性,奠定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体育教育新课改中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并关注学生差异化,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情况的不同,爱好和性格的不同,体育基础的不同,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也不同。有的学生较活泼、爱竞争、爱表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的学生刻苦好学、循规蹈矩。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情况,我们无法要求学生朝同一个方向发展,或者是达到某种境界,这是不科学、不合实际的。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盲目地引导学生朝同一个方向发展,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理想。种种实践证明,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把这些差异性融入教学过程中,创设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思路,使学生的差异性得到培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

某些学生清楚自己喜欢的运动,某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有的学生知道自己喜欢的运动却因为一些因素不敢和教师表明,导致学生喜欢的运动无法得到发展。所以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能大大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指出的要点循规蹈矩地讲授,大多数学生只是习惯性地在教师讲授完毕后进行模仿和练习。忽视了学生是否喜欢这项运动,盲目的教授课程内容,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加入学生中,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对某项运动有意愿学习。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问卷调查、课后谈话、电子通讯等等。但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交朋友,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化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真正含义不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激励和唤醒”。简言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和鼓舞激发出来的。目前,大部分体育老师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并不注重,并认为学生做得好应该鼓励,做得不好应该批评。认为批评可以使学生在下次会做得更好,但严师未必出高徒。在中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想要使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教师就必须鼓励个性化“表现”的学生,尊重、肯定学生的个性,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可创设情感激励,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展自身个性,自主地探索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使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健康地发展。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1.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有差异,因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之后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将学生科学划分为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依据班级学生总人数而定,通常一个小组可有4-6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中职体育教学。一般在体育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能状况、性别、基础能力等是主要的分组依据,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为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从而利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动互启,共同进步。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在初中时所掌握的基本能力程度,而后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进行科学分组,合理制定跳远课程的教学目标(次数、远度),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与自主练习,通过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快掌握教学动作,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目标。 2.有效调控教学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与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这对于中职体育教学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中职体育教师需要充当重要的指导者角色,有效调控教学内容,根据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要求,因而需要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控,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基本功要求较高的体育教学内容就不适合小组学习,而一些对学生基本功要求不太高的体育教学内容则更为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田径短跑起跑方式的教学、羽毛球教学等。这一类体育教学内容就适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8个学生为一小组,并选出能力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与指导来纠正动作并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3.自由、灵活组合,促进小组合作积极性。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了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进行人性化的组合安排,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自由、灵活的组合形式,以满足那些志趣相投、智能互补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伙伴的愿望。学生自由进行合作组合,这更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学安排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如体操技巧教学,这一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并不高,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6-8人的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标准动作示范,简化与分析每一个动作,让学生了解动作技巧掌握中的重点与难点。而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自主练习,并采取评比、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这种合作交流与学习的环境中还能够促进各自的情感,收获更多的友谊。

五、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习惯性的心理需求

教师可以以优美的音乐、优美的示范和简洁的讲解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而且,可以通过完美的自身艺术形体展示,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用激励、引导、启发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并多联系容易掌握的动作。通过黑板报、墙报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及对体育知识的普及范围。从而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多层次接触体育活动而对其形成习惯性的心里需求。新时期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中职体育教师群策群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课堂精彩,因“读”而来 下一篇:情感·美感·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