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19 11:01:33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文章针对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中的软件应用类课程提出了以电子学档为依托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学档任务、制定学习契约、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反思改进等四个阶段,并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电子学档; 数字媒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俊莉(1977—),女,山西新绛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教育、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计算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

课程的教学模式亟待研究

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在该专业中,有很多课程如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技术等都属于软件应用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熟练的制作数字媒体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让学生在掌握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制作各类动漫作品,但在如何引导学生制作作品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学生制作的作品更是缺乏管理,学生之间的作品也缺乏交流和评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以制作作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电子学档的发展为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学生学习档案——电子学档(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缩写为ELP或E-Portfolio)应运而生。“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1]

利用电子学档将学生制作的动漫作品进行收集与评价,能够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学习过程,大大方便了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制作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电子学档平台还能提高动漫作品的整理、收集和保存的效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智能化的电子学档评价系统也能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提高教师评价的效率。通过电子学档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

三、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

电子学档的内容设计

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电子学档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信息、学习契约、学习作品、学习评价、交流反思等五项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有助于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作品,体现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自我反思,方便交流反馈。

四、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反思性思维理论为指导,以电子学档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学档任务、制定学习契约、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反思改进等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提出学档任务阶段

提出学档任务阶段是教学过程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制作电子学档作品的任务和要求,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明确制作要求。例如,“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Flash软件为创作工具,熟练掌握一种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二维动画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输出的整个过程,能够利用所学进行二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因此,在学期初,即制定如下的学档任务(见表2)。

(二)制定学习契约阶段

制定学习契约阶段是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档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学习契约。如下是为某同学制定的学习契约(见表3)。

(三)学习制作作品阶段

学习制作作品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讲授制作作品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案例,然后学生学习并进行相应阶段的作品制作,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针对中间制作出的剧本、分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这一阶段中的理论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讨论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完成整个作品。

(四)交流反思改进阶段

交流反思改进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上传至电子学档平台,然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及同组的其他学生对作品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上传作品,重复提交展示作品、作品交流评价和学习反思改进等三个过程,直至作品满意为止。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在电子学档平台上学档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契约,确定制作作品主题;其次教师讲授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同时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内容学习相应的知识;再次开始制作动画作品,教师进行辅导,制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为学生修改作品提供思路,作品满意后学生将其上传到电子学档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学生自己也可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查询成绩了。

在整个过程中,以电子学档平台为依托,作品制作为主线来学习知识,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情感等三方面来进行评价,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见表4。

(一)知识评价

知识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可以用传统的试卷测验或在线测验的方法得到每个学生的成绩,从试卷中即可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

(二)技能评价

技能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软件应用类课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制作的动漫作品用量规的形式进行评价,然后对于用量规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出每项作品的最终成绩,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还可以反馈给学生定性的评语。

(三)学习态度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合作能力的体现等,可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用量规的形式加以评价,最后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和定性的分数。

(四)综合评价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价,由教师按提前设定的比例,得出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反馈改进建议,实现对学生全面的评价。

六、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与效果分析

为检验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人所教授的青岛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09级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将09级数字媒体一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将09级数字媒体二班作为对照班,不采用电子学档教学模式,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两个班是从学校自然班中选择的,为同一年级同一学院的两个平行班,因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性别比例相当,学生智力水平、学科成绩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方面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均无明显差异,并且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教师(即笔者)授课,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程设置、教材范围、教学设备等方面基本一致,保证了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为避免“罗森塔尔效应”,未向实验班学生告知他们为实验对象。

由于这两个班的同学之前均未学习过“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相关内容,均为零基础,因此笔者采用了不对等两组后测验实验设计,在学期末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二维动画的理论知识测试和作品测试,利用SPSS软件中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成绩基本相当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成绩进行横向差异显著性检验。

(一) 理论知识方面

在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了统一的后测,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见表5。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测试成绩平均分高出对照班8.575分,而且Sig.(2-tailed)值为0.001(小于0.01),表示这两个班的知识测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反映出实验班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水平比对照班高。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操作技能方面

在学期末对学生除了进行传统的试卷考试外,为考查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自选主题独立制作一个二维动画短片(要求如学期初制作的学档任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位同学制作的作品进行评定,对评定成绩同样用SPSS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比对照班高出5.475分,Sig.(2-tailed)值为0.007(小于0.01),说明这两个班的技能测试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反映出实验班学生的技能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水平。

(三)学习态度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主要从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查,并量化成分数,也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时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7。

从表7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平时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也具有显著差异(0.01

(四)综合评价

学期末学生的总评成绩由知识测试成绩、作品成绩和平时成绩等三部分综合得出,其中先由知识测试成绩和作品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知识测试成绩×50%+作品成绩×50%),然后再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20%),这样就可以综合考查出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

从以上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

七、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与制作学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1~61.

[2] 孙晓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29~31.

[3] 赵俊莉.基于智能ELP系统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1~24.

[4] 曾玲.Moodle系统中电子学档模块功能述评[J].软件导刊,2012,(1):44~45.

[5] 孙方.基于Drupal电子学档平台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99~101.

上一篇:浅谈高中汉语文朗读教学 下一篇:高校学生活动阵地建设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