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和转归

时间:2022-06-19 10:50:44

浅谈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和转归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分析其临床特点与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3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对其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并随机挑选健康小儿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36.32%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45-0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如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安全。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了3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其与正常小儿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初次就诊的3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组成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207例,女性患儿173例,年龄0~1岁105例,1~3岁158例,3~6岁71例,6~12岁46例。另有100例健康小儿组成对照组,其中男性小儿47例,女性小儿53例,其中50例小儿系在本院儿童保健做常规体检的8个月~7岁的小儿,另50例为本市一个小学2~5年级的学生,年龄在8~12岁,两组小儿在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小儿咽峡部采集咽拭子样本,然后放置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选择性液体培养基瓶中,将拭子用力旋转多次后,再在瓶壁处挤压干,然后弃去拭子后将基瓶加盖,混匀将要接种的液体培养基瓶,在温度为35℃至37℃环境将其培养48小时后,每日进行观察培养结果并记录。若培养基液体由紫红色变化为黄色,并且振摇液体后仍然澄清或者基本澄清则表示为阳性,若为混浊(无论培养基液体是否变色),表明已被污染,需重新采取样本。7日后如果培养基颜色不变即为阴性。详细记录每例观察对象的体征、临床症状等,并跟踪随访其转归。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2组小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表1)

表1数据说明:观察组380例小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138例阳性标本(36.32%),对照组100例小儿,8例阳性标本(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2.2 观察组小儿不同年龄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 (表2)

表2数据说明:观察组的0~1岁患儿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11.43%,明显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8%,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

2.3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表3)

表3数据说明:138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的体征均有扁桃体红肿表现,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肠胃道症状与卡他症状较少,未发现有眼结膜充血、口腔疱疹、溃疡及皮疹等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体征,也未发现有并发劲淋巴结炎、鼻窦炎及中耳炎。

2.4 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转归

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中有21例(15.22%)最终发展成为肺炎,而阴性患儿中有15例(6.20%)发展成为肺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时期是较为常见的,其四季皆可发病,秋冬季较为多见[1]。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多为病原体侵犯咽、喉、鼻、扁桃体等部位引发炎症,主要以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等途径引发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发病率高,重症感染者较多,而其最重要的传染源为轻症者及支原体携带者[2]。因此如何进行对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是目前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而对于咳嗽、发热的疑似患儿,应及时给予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吴金屏,赵林清,邓洁,王芳,朱汝南,钱渊.北京地区200年秋冬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的病原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8):671~673.

[2] 蔡建敏,周洪烈,王振海,等.支原体肺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细胞检测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1.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测 下一篇:联合改良护理有效提高留置胃管患者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