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时间:2022-06-19 05:01:59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摘 要]近年来,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基础好的学生学习上有吃不饱的感觉,而基础差的学生则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什么是分层次教学,它的发展情况如何呢?本文即介绍了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国内发展,国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3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分层次教学正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育部新颁发的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因此,了解分层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于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好的进行研究和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涵义

分层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针对学生对知识、能力和需求的不同需要,制订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教学模式也是百家争鸣,例如,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主张并施行的“因材施教”,培养的弟子遍布天下。虽然我国从古代就有了分层教学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明确的概念和理论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才进入我国。纵观分层教学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式:一是平行班分层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分别安排至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目的是使学生入学时成绩基本持平。但这种模式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质疑,运行的阻力较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取消“重点校”、“重点班”的呼声。二是走班分层教学模式。行政班级只是方便管理,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并参与到相应的教学班。教师的授课对象是不断变化的,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一些实行开放式管理的高等学校,中学基本上不支持甚至排斥这种做法。三是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将学生层次化或者是小组化,有计划有区别的帮助学生,让各个层次的教学对象的学习水平有所提高。此种教学模式,在一些学校得到了运用,但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程序和管理措施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课程改革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改革课程设置,编制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体系。但教材选用、课程增删是否合理,都使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分层教学在国外发展情况

分层教学在国外的发展应用要早于我国,纵观演变过程,主要包括产生、发展、衰落、复苏和繁荣五个阶段。

一是产生阶段。19世纪6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授课制教学逐渐显现出一定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在关注个体独特性方面也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发挥,人们开始对西方数百年教育史上一直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出现了怀疑和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下,便出现了早起的分层教学理念。例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利斯率先创立了“活动分团制”,开启了分层教学新模式,即通过测验将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层,一、二两层自主练习时,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第三层层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待其基本掌握教材内容后,再向全体教授新的知识,这是最早期的以能力分班为标志的一种分层教学形式。

二是发展阶段。19世纪后期,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学生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在欧洲国家,为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出现留级的问题,各种以学习能力为依据的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开始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出现的文纳特卡制和道尔顿制学习模式,完全打破了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的限制,倡导个别化教学,主张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速度依次完成每一个阶段任务。而在美国,许多儿童来自于移民家庭,教师面对这些来自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儿童,就要按照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分层教学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衰落阶段。上世纪30年代至“二战”期间,全球经济受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将精力投入到战场和经济振兴上,教育事业受到了影响,处于繁荣发展的分层教学开始逐渐陷入低谷。一是部分人指责分层教学存在一定的歧视行为,使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困难生和好学生之间出现了距离,他们长大以后,就是一种社会层次的区别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一种不同层次社会人之间的矛盾,给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二是文纳特卡制和道尔顿制脱离了现实,在实验中走向极端,几乎否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作用,最终归于失败。三是“二战”期间,由于欧美国家纷纷投入战火,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一度出现荒废。总之,这个阶段的分层教学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反而一度出现了衰落的情况,并逐渐陷入低谷。

四是复苏阶段。“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教育的理性思考,社会每种工作、每个岗位都需要具备不同能力的人参与进来。为提高教育水平,人们重新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功能与意义。特别是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后,其他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目前这种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反省起来,如何能锻炼出来和教育出来“精英中的精英,人才里的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进而引发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

五是繁荣阶段。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一些理论不仅成了分层教学繁荣发展的基础,甚至开始影响世界各国。例如布鲁姆的掌握学习,至今仍被很多国家学校所采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可以说是开创了另一个体系。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盐湖城的教师凯思尔等在2003年合作开发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现已成为美国分层教学研究的聚焦点。受这些分层教学研究成果的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呈现出了一定的繁荣与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而且成绩逐渐开始显现。

总之,当前有很多机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分层次教学,而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分层教学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如何保持这种教学模式旺盛的生命力,向着个性化、科学化和全面化方向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谈 下一篇:广电网络有源EoC技术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