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班主任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分析

时间:2022-06-19 03:59:37

有关班主任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分析

【摘要】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这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基于班主任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问题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班主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厌学学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0-01

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这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而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

1.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1.1主观因素

1.1.1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即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的做法,给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

1.1.2懒惰思想

部分学生懒惰思想严重,不肯吃苦,认为学习不仅无趣,而且辛苦,一上课便提不起精神,甚至有逃课、逃学行为[1]。

1.1.3学习方法不合理

部分学生没有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自身基础薄弱,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上课时,这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似懂非懂,甚至完全不懂,进而导致课后无法及时而正确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一长,该部分学生将会丧失学习兴趣,并滋生所谓的厌学情绪。

1.2客观因素

1.2.1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不擅长子女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强迫子女学习,继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太过娇惯子女,使其养成惰性;家庭环境不好(如父母经常争吵等),将会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2]。

1.2.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不完善之处,如片面强调升学率,导致学生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及方式相对落后,大搞题海战术,造成课堂毫无生趣,学生苦不堪言。另外,师生关系不睦也会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

1.2.3社会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因而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而出现厌学情绪。不良的社会现象主要包括:黄色信息的影响、拜金主义的影响、游乐场所的影响等[3]。

2.班主任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措施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所以,班主任应重视并做好厌学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工作,让他们迷途知返,好好学习,从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1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厌学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其之所以厌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无理想,无目标。所以,班主任应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应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立足的,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还应耐心地为学生分析社会目前及未来的“用人”趋势,克服负面言论(如“读书无用论”等)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目的[4]。

2.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方法正确,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教学生找寻正确学习方法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应给予科学的引导,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善于运用身边的事例来阐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告诉学生,自己曾经带过的某个学生天资普通,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后来由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一日千里,名列前茅。如此一来,便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找寻学习方法的热情。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重视该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并将自己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成绩必然会明显提高,厌学情绪自然得到有效缓解,并爱上学习。

2.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应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理论,即“若想学生爱上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爱上他们的老师。”教师应喜欢教学工作,愿意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去学习。众所周知,微笑是友善的传达,是师生良好交流的基础所在。所以,班主任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应以微笑面对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说出自己的问题。面对所谓的后进生时,班主任也应不吝自己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微笑便可能让厌学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甚至一改过去的不良习惯,而投入到刻苦的学习中去。教学中,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可微笑着给予鼓励,这往往比当面痛斥更有效果。大量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是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一个前提和基础[5]。

2.4要争取班干部、家长以及社会的配合

在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工作中,应重视一系列外在因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也很容易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的工作并非一件易事,班主任应积极争取班干部、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配合,从而确定合理的、高效的教育、转化方法[6]。

3.结束语

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班主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包括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争取班干部、家长以及社会的配合等。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教育并转化厌学学生,让他们回归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参考文献:

[1]王萍. 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21-25.

[2]何胜礼等.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J]. 管理观察,2013,26:105-107.

[3]徐秀云. 中职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及对策探讨[J]. 中国-东盟博览,2012,10:50+58.

[4]郭雨花. 如何矫正学生的厌学[J]. 学周刊,2012,32:16.

[5]格来巴毛. 浅谈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J]. 学园(教育科研),2012,19:139.

[6]黄东方. 中职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与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7:12-14.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实施情感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