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着眼点

时间:2022-06-19 03:44:38

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着眼点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真正使重庆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实现这“三好”,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按照城乡一体化理念规划好“大重庆市”

重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始于2004年,经过几年工作,修编工作已初步完成。但是就在最近,打造“1小时经济圈”被提上日程,同时重庆正努力争取成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因此,目前初步完成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笔者建议围绕重庆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尽快对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订。

一是在城市规划中要切实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过去,重庆的城市规划一直局限于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这种规划思路已经不再适应客观需要。目前一些发达省市已开始进行城乡规划,据笔者了解,《城市规划法》也将修改为《城乡规划法》。重庆要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整个行政区域其实就是一个城市,更加有必要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进行“大重庆市”的城市规划。这就要摒弃传统的就城论城、就乡论乡的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对城乡经济社会进行整体谋划、统筹安排。

二是以“1小时经济圈”作为城市规划的重点。要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科学内涵。城乡一体化规划并不是城等于乡、乡等于城,而是对城乡发展统筹思考,注意城乡内部结构各个因素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正确、合理地反映城乡实际和客观规律。目前已经进入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时期,虽然农村发展得到很大重视,但城市要带动农村,城市自身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带动力。因此,城市依然是规划的重点对象。目前,“大重庆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就是“1小时经济圈”。

三是紧扣重庆未来发展方向确定新目标。目前初步完成的重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这个目标已经不适合重庆新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设想,重庆“一圈两翼”的飞跃式布局完成后,80%以上的人口会生活在“一圈两翼”中,90%以上的GDP也集中在“一圈两翼”中。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在重庆8万余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生态空间将占60%,农业空间占30%以上,建设空间只占8.7%。因此,重庆必须紧扣全市未来发展方向,重新确定城市发展的规划目标。

四是要突出将山与江融入城市的特色。山城、江城是重庆的自然特色,也是我们一直着力打造的城市特色,但这种特色目前并不十分突出。首先,由于规划起点不高、建设控制不严,许多山体被建筑物侵占,山体线被遮挡。其次,虽然城中有江,但人与江的距离远,不能将江融入城。因此,新的城市规划需要提高城市设计水平,进一步突出山与江的特点,将山与江融入城市、融入生活。

以“1小时经济圈”城市群为主建设好城市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过去,重庆的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主城区,而其他区县城市建设水平较低,城市服务能力不强。未来人口将大规模向城市积聚,但主城区承载能力有限,更多的人口必然会进入其他区县的城市。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合理进行建设。根据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统筹确定各区县的城市规模。由于未来我市人口将出现较大的流动和迁移,所以对全市各区县城市的建设,应该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全市未来人口分布情况,“1小时经济圈”内的城市群将集中全市大部分人口,现在需要首先对这里的城市进行配套建设,提高城市接纳能力。

集约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重庆市建设用地比较紧张,在城市建设中要采取集约建设的方式,保护土地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要严格进行规划控制,提高建筑设计的科技含量,改进建设方式,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统筹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水、电、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要由市里统一进行规划,根据各区县的经济能力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对能力弱的区县,可由市里进行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要有长远眼光,适当超前。在建设中要对不同行业进行统筹,减少重复开挖等浪费。

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好城市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虽然经过直辖1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城市面貌有很大变化,但城市现代化管理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了保障城市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

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重庆必须从法律法规上确立城市管理机构和城市管理执法主体地位及职能范围,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与执法工作法律体系。这样才能做到城市管理机构依法设置,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以法治城。

建立独立完善的覆盖全市的城市管理系统。笔者建议按照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建设与管理分离的原则,以及城市管理专业化要求,整合现有管理部门,组建城市管理局,统辖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统一负责城市管理,确立城市管理在整个政府职能中的重要地位。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系统,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

逐步建立城市管理社会化机制。促进与培育城市治理多元化主体,充分采用分权、授权、谈判、协商、合作、自治等方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要通过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水平,促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生产、供给与维护,最终形成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的良好局面。

逐步建立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机制。要深化改革,探索“建管分离、政企分离、政事分离、事企分离、管养分离”五分离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改造城市公用事业的路子。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解决民生问题的关节点 下一篇:一个橡胶圈引发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