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问题的关节点

时间:2022-10-01 05:07:26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节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广大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

所谓关节点,又称事物变化的临界点,是影响乃至决定事物变化、转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因素。在工作中,关节点又是重点,抓住关节点就能取得突破,并可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当前重庆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应把握好以下关节点――

强化“民生为本”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民生问题,执政者对待民生的态度和感情堪称第一大关节点。当前,应结合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大力强化“民生为本”的意识。即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坚持民生为本。无论是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是把握我们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计、生存问题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以人为本之根本。昼观日出没,夜闻风雨声,时刻不忘群众的痛痒疾苦、安危冷暖。同时,对群众利益、群众生活,小至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大至一生一世、千家万户,从油盐柴米,到衣食住行,都要处处悉心体恤,做到关爱有加。

总的来说,我们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过去我们在直接解决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欠账较多。因此,今后应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与社会和谐程度,着眼于既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又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两个层面,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上,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发展、尊严等不同层次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群众生活舒心。

奋力破解四大难题

一是破解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更多群众就业。坚持拓展就业渠道与培训指导就业相结合,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就业培训,指导和帮助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实行增加就业岗位与鼓励创业相结合,建立健全创业孵化、创业扶持机制,降低门槛,搞好协调与服务,鼓励失业待业人员、务工返乡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自主创业;实行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相结合,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家庭”人员就业的单位,由政府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就业、非就业人员建立保险、救助、福利、慈善事业互相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其基本生活无后顾之忧;实行市内与市外就业相结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并加大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市外就业的力度。尤其要解决好库区移民就业培训、自谋职业、转移就业问题。

二是破解住房难。居所是民生之基。当前,既要解决群众无住房的问题,又要解决其居住面积与质量的问题,也就是既要让群众有房住,还要让群众住得好。应继续完善廉租房制度,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加快“城中村”与危旧房改造,改进群众居住环境和条件;增加城市普通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给,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房价,让更多的老百姓买得起房,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

三是破解看病难。就医是民生之常。应多管齐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以基本医疗为基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医院之间必要的联诊机制,减少重复查病;扩大济困病房和惠民医院试点范围,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强医疗、药品收费管理,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安全用药,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是破解上学难。教育是民生之要。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平、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以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为重点,建设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绿色通道,及时提供助学贷款。防止教育高收费、乱收费,让老百姓上得起学,受到良好教育。

强化人才支撑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专门人才。应抓紧对解决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服务业、社会事业、社会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有关的技能型人才,也要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人才;既要培养一般人才,又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要抓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专业队伍建设,既注重队伍的数量,又注重人员的素质。在充实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同时,要注意对理工类人才特别是跨学科、复合型、多功能人才的吸纳、使用。此外,还应组织建设好志愿者队伍,并利用好社会各方面人才包括在职与退休的人才,以满足解决民生问题对人才、人力的需求。

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加大各级公共财政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并将其作为公共财政的主要功能之一,确保其投入的最低标准和应有的增长幅度。

二是市级财政与区县财政相结合,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与民生问题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建设重大项目所需经费,并明确各级财政加大社会建设投入的责任,将社会建设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三是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拓宽解决民生问题的投资渠道,完善民营、外资、个体等不同社会力量投资社会事业的免税减税政策。

四是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相结合,完善以教育储蓄、教育贷款、创业贷款等为重点的银行支持体系,以商业养老保险、生产安全保险为重点的保险服务体系,创新适应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五是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相结合,通过银行、保险、信托、债券、典当等渠道融资,形成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入补充、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筹资体系。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

上一篇: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着力点 下一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