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评价

时间:2022-06-19 12:47:43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评价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合作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教师准确客观、倾注情感、饱含鼓励,幽默风趣的课堂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真正发挥了传授知识、强化激励、提高能力的功能。

思想品德 课堂评价 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社会实践,注重学科本位、轻视自主探究,注重教师为主、轻视学生需求的教育倾向,形成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积极实践生活化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增强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评价,也由以往的单一主体评价转变到包括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在内的多元互动性评价。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在这一多元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能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说与教师的课堂评价关系密切。

一、课堂评价应准确客观

在过去的课堂评价中,只是好与坏,对与错的评价。在新课堂的要求下,教师应用鼓励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准确客观的评价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交流积极性、主动性的驱动力,没有这一驱动力,课堂教学就无法按预期有效推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苍白无力。因此,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就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

要让学生从你的评价语中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还存在问题。如“你回答的不错,有些想法连老师我都没有考虑到,真出乎我的意料。当然,还有另外老师想到的几点想法,譬如……如果你能再深入思考一下,那就更棒了”,“你的想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总感觉还缺点什么,如果思考的深刻一些,那将是很有价值的设计”等,这样的评价语对学生回答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能给予学生鼓励,又能及时提醒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缺点和不足,有助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评价应倾注情感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有了春风的吹拂,鲜花会把自己的芬芳献给春天,有了老师的关爱,孩子会把灿烂的笑容留给老师。如果我们对学生真心付出了关爱,就一定在学生内心荡起涟漪,就一定会收获学生感恩的回报。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是真诚的,是应源自心灵深处真挚情感的流露,那这样的评价也一定会像春风拂过学生的内心,像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自身,也能博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清晰地认识到,往往那些养成习惯差、学习成绩差、缺少关爱和老师关注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为在意、更为敏感。负面的评价,可能会让他破罐子破摔、品德行为更加放任自流,客观积极的评价,则更容易触动他内心深处最柔弱的部位,让他感动,让他信任你,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借以回报你,甚至多年后,他还会怀念你。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倾注情感,具有真情实意的课堂评价,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一种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德育资源,只要很好的运用这些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评价应鼓励尊重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应当不是苛刻的要求,而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充分体现读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应当采取激励性评价,以鼓励、表扬等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往往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价值认可,是人内心中最单纯的心理需要和满足。

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人类的甘泉,看做自己积极进取的原动力。正处于人格成长和心理成熟中的学生,对这种需求尤为急切。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就会获得信心和满足感,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以超乎想象的干劲奋勇前行,就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针对未成年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赏析和称赞,要用充满爱意、充满激励的的言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热情评价,让学生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欢愉。

学生的回答不见得完全正确,老师如果以“不对”,“错了”,“你答非所问”等这样的语言来否定学生,或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于评价,不置可否,只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到最后,就会出现没有人愿意回答问题的现象。从教这么多年,我还能清楚回想起在脑海中一个个镜头:课堂回答问题,回答对的、得到老师表扬的的学生,喜笑颜开,眉飞色舞;没有回答对的、受到老师批评的,一脸委屈,愁眉苦脸;踊跃举手,没有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一脸懊挠,垂头丧气。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因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一句鼓励、一个微笑而调动了起来,也会因老师的一句责备、一次生气、一次皱眉而陷入低谷,无法摆脱。

所以,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时,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机智而巧妙的方式告诉学生,使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又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不仅对回答者既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总的来说,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明理。而恰当的评价语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可以让师生心相通,情相融。在实施基础课程改革的今天,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成长需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我们的学生有尊严地享受学习、获得学习能力,就应当用我们充满亲和力的语言去关心、爱护、激励和表扬我们的学生,不断探索、完善课堂评价,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2).

[2]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吴鹏飞.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乐学会学”――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探究式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

[4]刘国英.创新方法,深化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9).

上一篇:高中数学的特点与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